昨日,8月13日,阿根廷金融市场遭遇股债汇同时暴跌,主要股指Merval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超过38%,创史上更大单日跌幅;货币阿根廷比索兑美元一度狂贬将近37%,刷新 历史 纪录低点;五年期 *** 债信用违约掉期一天内飙涨938个基点。
那么阿根廷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现总统大选失利
阿根廷现任总统马克里与由前总统克里斯蒂娜推举的费尔南德斯参加总统大选初选,根据初选结果,费尔南德斯的得票率超过47%,比马克里领先近15%,马克里已经承认在初选中失利。
正式大选将于10月27日举行,如果一位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过45%或者在40%以上且比第二名高出10%,即当选下届总统。初选结果显示马克里连任基本已不可能。
金融市场用脚投票,表示对未来极有可能当选新总统的费尔南德斯经济政策的悲观预期。
二、双方的经济政策差异
费尔南德斯提倡宽松政策,提出向退休人员提供免费药品,为普通工人提高工资等。市场担心,如果费尔南德斯当选,阿根廷的 *** 预算可能会再度膨胀,进而危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阿根廷的经济援助。该国可能会考虑回归货币和资本管制等政策。
现任总统马克里于2015年上任,奉行自由市场政策发展经济,提高透明度和开放市场。但阿根廷过去几年也一直没有能够走出经济危机,货币持续贬值、失业率超过10%、通货膨胀甚至超过55%。2018年,阿根廷刚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570亿美元贷款协议。
市场暴跌表示,阿根廷国内外投资者都对初选结果感到失望,持续恶化的市场情绪和由此带来的金融状况收紧,可能在未来继续影响阿根廷脆弱的经济。投资者担心前总统克里斯蒂娜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 *** 回归,将扭转马克里任下亲市场、亲商业的政策倾向,由此导致周一开盘的金融市场 *** 。
这样的市场暴跌在阿根廷并不是之一次出现,刚刚过去的2018年阿根廷就有过类似的股债汇三杀行情。究其根源还在于阿根廷经济的脆弱,外债居高不下,而外汇储备少之又少。昨天的市场危机,阿根廷 *** 的 *** 举措竟然只能拿出来0.5亿美元。
(阿根廷比索在2018年已经大幅贬值过)
三、阿根廷脆弱的经济
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严重,2018年平均通胀率高达25%。从2013年来,阿根廷外债余额快速增长,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较高的外债水平引发国际投资者对阿根廷 *** *** 债务偿还能力的担忧,加速了资本外流,从而进入“资金加速流出—本币贬值”的恶性循环。
2010年上台的阿根廷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实施的高福利政策,导致阿根廷出现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双赤字,一直持续到2015年马克里继任。
阿根廷经济长期处于高通胀、贸易逆差扩大、工业水平落后的局面。过高的负债率,没有外汇管制、贸易上依赖农产品出口是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阿根廷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食品饮料、农产品,占到了出口总量的一半。而去年以来阿根廷重要产粮区的自然灾害,又使得其经济雪上加霜。
阿根廷资本项目基本开放,经常项目的长期逆差,叠加外汇储备贫乏和高额外债,使得阿根廷国际收支非常脆弱,有限的外汇储备无法偿还到期债务,金融市场非常脆弱。
四、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倒退回发展中国家的国家
2017年阿根廷GDP为6376亿美元,2018年由于货币贬值GDP只有5195亿美元,排在世界第21位。
谁能想到这个国家曾经资源丰富、经济繁荣、经济总量世界第8;一百多年前,人均收入就已经超过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整个南半球,它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在南美国土面积仅次于巴西。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曾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最早的欧洲人移民美洲,除了去美国,其次就是阿根廷了。
阿根廷1816年就通过起义,摆脱了西班牙人的控制,在南美其他国家之前实现了独立建国。在其他南美国家还在被殖民的时候,阿根廷就已经实现了独立自主,还向英国大量出口本国的矿产和农产品,国民生活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但一个国家只依靠农业和矿产资源出口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的。阿根廷就非常可惜地错过了发展工业的时机。主要原因是是20世纪上半叶,阿根廷国内政局不稳,军事政变频发,耽误了阿根廷的工业建设。
1946年上台的贝隆总统更是直接把阿根廷拉入了深渊。贝隆对阿根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杀鸡取卵般地打压企业主,建立工会组织,把阿根廷变成了高福利国家。
贝隆还没收了英美在阿根廷的大部分资产,将其收归国有;拒绝偿还阿根廷曾经欠下的外债;对国内的资本家征收重税来给工人发放高福利;进行闭关锁国,制造贸易壁垒,征收高额关税。
这些做法短期内为他赢得了选票支持,但从长远来看,给阿根廷经济带来了致命的伤害。贝隆的改革使得阿根廷出口大幅下滑,国民收入严重缩水,但为了维持高福利政策,贝隆用了更坏的 *** ,就是大量印钞,使得阿根廷开启了严重通货膨胀的时代。
之后贝隆虽然下台,但历任 *** 也都延续了其高福利、高关税的政策,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发展停滞。
五、南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经济学理论里,南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是非常有名的。南美国家普遍资源丰富,土地、气候条件较好,也很早就在收入上领先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但南美国家却无法跨越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 社会 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 社会 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
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以阿根廷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
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三、 社会 动荡。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贫富悬殊, 社会 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 社会 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四、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受限。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政体影响, *** 作用被削弱,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缺乏,政策没有稳定性, *** 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阿根廷在1963~2008年的45年间出现了16年负增长。
南美国家的普遍问题都是工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邻近美国,大都建立了类似美国的多党制政体, *** 为了选票支持,只能维持高福利政策。
从而国家未富而提前陷入沉重的福利负担之中,外汇储备较少,金融市场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较大。一有风吹草动,金融市场很容易出现大幅动荡,甚至昨天阿根廷这种股市债市汇市三杀都经常出现。
薄弱的南美经济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比较样本,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避免南美国家的问题,走出自己的道路。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 财经 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一家之言,井底观天。公众号:“上林院”。
阿阿根廷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仍然是一个经常会通货膨胀的国家,好几次的国债违约,这也揭示了阿根廷本身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在阿根廷的工业化的历史中,曾经提出了进口替代的战略,这样一来导致阿根廷本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阿根廷在以前的经济发展非常的好,靠着国内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的工业基础 。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鼓吹私有产权制度的优越,并依仗自身的国际地位,在全球强行推进金融自由化政策,诱使阿根廷在国内大规模推进私有化,使阿根廷逐步陷入了经济困境。由于阿根廷的私人资本比较弱小,甚至丧失同国际资本讨价还价的能力。如今,这些国家以一个缺少公共抵押品的小小理由,就拒绝给阿根廷提供国际资金援助,有的国家甚至还大肆侵占阿根廷民众的个人存款,使阿根廷 *** 的财政负担愈加沉重。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工业的发展逐渐落后,加上国家的债务增加,很大程度上上拖垮了阿根廷的经济。阿根廷的中产阶级没能在这场危机中幸免。今年以来,高达的通胀率使得阿根廷城市居民也遭遇了一波消费降级。消费的萎靡不振导致企业的境况愈加困难,尤以零售行业为甚。阿根廷人费尔南多是一名年轻的经济问题研究者,毕业于阿根廷国立奎尔姆斯大学的社会科学系。费尔南多曾在法国学习生活过两年,熟悉两国物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直接指向了对危机的看法。
在现有经济的压迫下,阿根廷逐渐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商品,为了 *** 本国工业的发展,为本国工业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也是为了呵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增大本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否定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最主要事实依据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实行进口替代而经济增长缓慢。他们在这里玩弄了歪曲历史的狡猾手法:闭口不提这些国家是如何走上进口替代的发展道路的。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近100年中,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实行的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而且就是按照新古典经济学所主张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尽管它们实行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它们在经济发展上却大大落后于靠保护关税来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它们进一步陷入了贫困化的深渊。为了摆脱片面追求出口所造成的困境,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才转而鼓励进口替代,而有系统地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更是20世纪40年代末之后的事。
其实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全部历史经验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失败的典型证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攻击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时总喜欢拿第2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作例子,可是熟悉拉丁美洲全部情况的学者却指出,就是在阿根廷等国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年代里,也有一大批仍然推行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它们的发展绩效多半比阿根廷等实行进口替代的国家还差。被人当作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典型的阿根廷,真正系统地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时间也不过30年。70年代中期它就听了克吕格尔之流的指导,转向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自那以后,20多年已经过去,一个真正有效的政策按理应当足以发挥其效力。而阿根廷不仅没有出现经济发展的奇迹,反而在去年陷入了全面的经济大崩溃。克吕格尔之流这时不仅不能挽救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反倒却以“制裁”来威胁还不起债的阿根廷。这些人的丑恶表演说明,对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诋毁不过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编造的谎言,这个谎言已经破产。其实真正的历史事实充分肯定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工业化时代以来的经济强国多多少少都实行过进口替代,进口替代甚至是产业革命的促成者。在19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工业远远落后于印度和中国,但是英国却禁止东方的棉纺织品进口,从而鼓励了本国生产棉纺织品以替代进口。正是在这样繁荣起来的棉纺织业生产中发生了“产业革命”,从而使整个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使英国成了很长时期中的世界之一经济强国。
世界的3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 美国、德国和日本,也无一不靠进口替代而致富。
美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分别赶上和超过了英国,从此就成了两个经济上最强的国家。而在它们赶超英国的最关键时期19世纪下半期,它们是两个典型的以进口替代来发展经济的国家。按照刘易斯的估算,在1883年以后的30年间,德国制成品进口的增长慢于制造业的增长,从而在整个时期中都在搞进口替代;而美国19世纪80年代的经济繁荣也靠的是本国需求而非出口的拉动。美国在1873年到1899年间的进口增长率一直远远低于其实际GDP的增长率,原因之一是那些年的美国是一个以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国家,其总体关税率往往在30-40%左右,到1912年还平均为18%。可以说,没有那一时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美国和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世界中的另一个经济大国日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速经济增长中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通常人们强调日本靠出口导向取得了高速经济成长,却忽略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一直有很强的进口替代因素。日本从来就以本国市场对外不开放著称,直到现在,日本的进口也只占其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进口在最近6年中一直占GDP的20%甚至更多。日本经济的这种不开放必然导致在很多产业中实行进口替代。也正是由于日本一方面致力于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不断在本国实行进口替代,才造成了日本在许多年中出口一直远远大于进口的对外贸易格局。
2022阿根廷通货膨胀有以下原因:
1、卫生限制导致的需求减少、产品供应有限、劳动力短缺以及俄乌的战争冲突,这些冲突破坏了原材料供应,从而对粮食价格和能源部门造成较大压力。
2、掠夺性和没收性的货币政策。无控制或无需求的印刷比索。阿根廷扩大其货币基础,为过度、膨胀和破坏性的公共支出提供资金。
据预测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将在2022年底达到95%,这什么概念?钱基本上贬值了一倍原来的一倍,原来那一块钱现在基本上只能当5毛钱花,它的购买力下降那么多。这意味着他们经济的稳定性大大下降,经济发展出现倒退的情况,一次通货膨胀影响的就是一个国家几年的经济发展。
为什么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阿根廷。的痛苦那问题就在一起了,他并不是因为这次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的对抗所导致的能源危机。阿根廷这个国家它位于南美洲,挨着智利,无论是海洋资源还是石油天然气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可以说它的石油天然气是能实现独立自主的它,基本不需要进口,人口数量也不多,4500万左右。所以他们的能源方面没有太大问题,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他们当地 *** 的管理方式。
他们人口不是特别多,能源相对也不少,但是他们的基础产品不太行,什么是基础产品呢?就是农业工业和相关的产品。因为本身中产阶级的数量比较多,那就意味着这些中产阶级他基本都是凭资本生活的。他们什么也不干,也能有的吃有的喝,所以很多技术产业没有人做,那当地 *** 就通过大量补贴的方式来 *** 基础产业的发展。因为人是铁饭是钢啊,全都是中产阶级没有人做基础产业,那这个国家的社会有没有办法正常运转呢?因为补贴太多了过量了。
不同国家它通过膨胀率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通过膨胀率控制在10%以内是比较正常的。发展中国家稍微高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像这种通货膨胀率达到95%的这个很少见,因为它印的货币太多了, *** 又没有那么多钱,怎么补贴?给基础产业的相关从业者呀,那只能是通过印钞票的方式印的太多了,市场上的钱就不值钱了,通货膨胀率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