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电视这两年动作很频繁,合作了很多赛事,欧洲杯只是其中的一类。海信电视是2020欧洲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欧洲杯推迟到2021年举办,所以也可以说海信电视赞助了2021年欧洲杯。海信电视对此次的欧洲杯还是非常看重的,为此专门推出了欧洲杯60周年定制款U7G系列,U7G系列中还有特色的欧洲杯足球模式。其中海信电视U7GPRO搭载信芯U+超画质芯片大师版、144Hz疾速屏、WAVES大师音响,音画质出众。更支持 AI绿茵、多视角看球、画中画看球等多达十余种看球模式,能够让用户畅享球赛体验。
多次与体育赛事的强关联,不仅让国内外消费者十分了解并认可海信电视,而且让海信电视顺势走向了世界舞台,海信电视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一、马牌轮胎赞助2016欧洲杯德国马牌轮胎是欧洲杯与欧足联的顶级赞助商。对他们来说,营销活动三月就要正式打响。作为赛事赞助商和所有球队用车的轮胎供应商,马牌轮胎锁定了许多目标对象,既包括零售商,也包括普通车主。“我们有几个不同的营销思路,”马牌轮胎的营销传播经理彼得•罗伯说,“一个是吸引轮胎零售商,促成购买意向。所以,从3月到5月,我们会与各种零售商一起,为他们的顾客提供赢得欧洲杯商品和观赛门票的机会。”“我们已经与足球结缘二十多年了。今年,我们还想有一点变化。我们想传达的关键信息之一,就是我们想有更多球迷互动,引起人们的共鸣。作为一款产品,轮胎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所以,我们想建立的观念之一就是安全感——把人安全地送到赛场。”罗伯说。马牌轮胎还会利用社交媒体,把球迷引向他们专门设立的足球微型网站。罗伯指出,品牌可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激发球迷的热情。二、海信赞助2016欧洲杯海信是欧足联成立56年来之一家来自中国的赞助商。据介绍,当欧足联宣布这一消息后,像可口可乐、马牌轮胎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当场与海信达成采购意向,海信多年梦寐以求的某些国际市场一瞬间就打开了。海信为本届欧洲杯10个赛场和球迷广场提供几千台电视,每场比赛展示海信品牌的广告5至8分钟,全球超过200家电视机构转播,对于海信品牌美誉度的提升无法估量。据悉,赞助欧足联四年为一个周期,价格6千万欧元。海信此次只与欧足联签订2016、2017两年合约,欧洲杯结束之后,欧足联主办的世界杯预赛、女足欧洲杯等一系列赛事上仍将有海信的身影。之一,是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捷径,缩短了5至8年说服国际社会的过程。第二,10倍放大效应,而且不是强加的,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第三,由于中国企业获得了欧足联的市场开发权利,中国媒体在报道欧洲杯时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反过来进一步帮助品牌做宣传推广。
2018年7月15日,世界杯总决赛在卢日尼基 体育 场如期上演。
法国小将姆巴佩64分钟时的一记低射,完成了自己本届世界杯的第四个进球,将全场比分带到4-1,同时帮助法国队拿下最终冠军。
姆巴佩一战成名,这记进球也成了无数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巧合之下,球门边的LED背景板亮起海信的英文品牌Logo,这个首次拿下世界杯官方赞助商的中国企业,成了“姆巴佩名场面”的一角,引得全球瞩目。
四年一个轮回,2022年世界杯的顶级赞助商中出现了更多中国企业。海信也当仁不让地二度亮相,并且在开赛前半年就早早开启了营销预热。
按照海信高层的想法,通过赞助全球顶级 体育 赛事,可快速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打开海外市场。但外界也存有一些质疑:
1.海信为何热衷赞助世界顶级 体育 赛事?
2.这种耗资巨大的国际化打法策略行得通吗?
3.林澜上任后,海信的国际化道路会更顺畅吗?
海信的全球化进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也就是集团成立刚刚两年后。
当时海信集团由青岛电视机厂改制而来,厂长周厚健摇身变成董事长,并且喊出口号:“满足并匍匐于国内的巨大市场是一种近视行为,进攻才是更好的防守。”
南非,成了海信出海的之一站。
早在1993年,周厚健就深入南非进行考察,当时南非良好的基础设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看中了这里非常规范的金融和贸易秩序,尤其是南非对整个非洲大陆的超强辐射力。海信从这时起就开始考虑要从南非敲开非洲的大门。
1996年,海信决定深度介入投资,与当地人合资在约翰内斯堡建了一家电视机加工厂,并正式成立了南非海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五年后,又通过收购韩国大宇南非的生产基地并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当地更大的彩电生产基地。海信以此发出强烈信号——继续扩大市场,打出高端产品,提升品牌档次和知名度。
2006年世界杯,海信更是不惜重金在南非当地主要电视台做了5天广告,全部是在黄金时段,其中包括半决赛和决赛的直播时段。
凭借对产品的本土化定位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融入,一时间海信在南非风光无限,也激起周厚健多元化以及国际化的信心。
同一年,海信先后收购了容声、科龙,初步形成了彩电、空调、冰箱三大赛道的布局,奠定了家电领域巨头的基本盘;并正式提出“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战略。
在外界看来,周厚健之所以下定决心出海,或者说有底气出海,除了有技术以及资金实力外,林澜的加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林澜曾任西门子咨询公司动力系统软件开发部经理、GE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2002年加入科龙电器,负责总部研发、生产、采购和海外业务。随着海信收购科龙,他顺势加入负责国际业务。为此,周厚健专门成立了一家国际营销公司,交由林澜掌管。
在林澜加入首年,便提出“B品牌”战略——暂时放弃对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先从性价比高的中等定位产品做起,让自主品牌能够快速打入海外市场。
但他低估了难度,尤其是在欧美这种家电行业已经泛红的市场,有三星、西门子、博士等国际巨头严阵以待。从产品研发、制造到品牌营销等等,海信并不占优。再加上当时国内家电、彩电市场处于“多雄混战”阶段,海信“彩电霸主”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林澜不得不放缓国际化脚步,直到2015年才开展新一轮全球化推进,展开密集的收购: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重组日本东芝映像公司、收购欧洲高端白电品牌古洛尼等。
不过,与早期在南非市场的策略有所不同,除了对一系列黑白家电厂商进行大手笔收购外,林澜加重了品牌形象与消费者的心智建设。
先后斥巨资赞助了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2020年欧洲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让“Hisence”的品牌Logo出现在了一个又一个绿茵赛场之上。
“通过赞助全球顶级 体育 赛事,可快速提升海信的全球品牌知名度。”海信在2017年坚定了以 体育 营销为打法的国际化战略。
“世界大品牌发展基本都是靠这个路子走过来的。”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表示,从世界级公司的发展来看,如果想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 体育 营销是能够突破国家之间政治、文化、语言等各种障碍的,通用性的标签。
可以佐证的是,足球顶级赛事历来是世界级品牌崛起的“加速器”。可口可乐、索尼、三星均曾通过持续与世界顶级赛事绑定的策略,实现品牌的跃升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不过,赞助国际顶级赛事投资大、风险高,常有赞助商赛后陷入经营困境。就连贾少谦也在2021年海信开放日上直言,“过去5年时间里,投入100多亿用于全球化,这才算真正起步了。”
事实上,在连续赞助顶级赛事后,海信的国际化之路早已略显乏力。
根据美国研究公司DSCC的2020年数据,在美国市场,三星,LG以及TCL分列电视市占率前三,份额分别为37%,15%和9.7%,而海信(含东芝)的市场份额不到9%。
在全球范围内,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海信2021年的电视出货量为1980万台,不仅落后于三星和LG,甚至低于另一国内出海品牌TCL的2330万台,位列全球第四。
而在同样是三星、LG位居全球电视市场前二的2016年,海信1320万台的出货量还排在全球第三,尚且领先于TCL。
出货量被反超,海信集团的海外营收能力,也再无往日扶摇直上之势。
2018年,海信集团实现海外收入378亿,占当年集团总营收30%;2019年实现海外收入461亿;2020年海外收入为548亿元,占全年总营收40%。尽管海信的境外营业收入连年增长,但增长速度也连年放缓,从30%降至18.6%。
2021年全球市场回暖,海信集团的海外收入达到731亿元,同比增速再回30%,但在整个海信集团的总营收中占比仅为42%,与2020年相差不大。而2016年定下的“未来三年海外市场销量大于国内”的目标,也迟迟未能实现。
海信内部的共识里,用 体育 营销的打法来布局全球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慢生意,认为对国际 体育 赛事IP的赞助不应该是一个短期行为,而应该与品牌的国际化步伐同步。海信需要像可口可乐、耐克等一批企业那样,长期赞助、品牌孵化,最终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2022年3月,周厚健辞去董事长一职,将帅印交于林澜,也体现出海信坚守国际化的决心,只是在分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内卷的行业大环境下,海信能在国际市场绽放第二春吗?
在「 科技 新知」看来,林澜上任后,海信在国际化方面仍需要面对以下三个难点:
之一,技术阵营押注。
海信以彩电起家,海外业务也是彩电占了大头,所以稳住彩电业务,对海信来说至关重要。
2004年,在电视显示技术从等离子技术跨越到液晶技术的关键阶段,海信押对了赛道,随后一直保持市场之一的成绩。
但2018年行业再次迎来大变局,在主流厂商纷纷选择OLED的时候,周厚健却坚定地押宝ULED和激光电视。他的理由是OLED技术缺陷太多,价格高、烧屏、有残影。“OLED在未来五年内不会成为彩电行业的主流,而海信要做的,是抓住未来五年的时间,跨过OLED直接实现电视无屏化。”。
为了赢下新时代,海信电视在研发上了投入了许多,2016-2018年支出金额分别为11.54亿元、11.80亿元和11.94亿元。
但是,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危险。OLED和ULED就好比太阳和月亮,前者是自发光,后者是被动发光。OLED的优点在于结构简洁,可实现超薄、弯曲、透明显示等更多设计,也更受厂商以及消费者青睐。
三星、创维、TCL等国内外自建上游供应链的大厂纷纷押注OLED,行业快速进入OLED时代,海信逐渐丧失优势。
2019年,海信终于妥协,在当年家博会上推出了OLED电视新品A8,正式投入“OLED电视阵营”,成为国内最后一个推出OLED电视的主流电视厂商。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厂商的入局,不擅线上营销的海信虽维持着线下庞大的基本盘,却在线上销量上逐渐落入下风。
双重打击之下,海信不但丢失了大量市场份额,也失去了对行业未来的掌控权。
不过,随着Mini LED背光电视的大热,O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地位或将受到挑战,这也让海信在彩电行业里的地位再生变数。
虽然海信在Mini LED领域也有储备,但至今还未大规模发布。反观三星、LG、TCL、创维等同行企业,均早早在全球市场推出相关产品。
从 历史 上看,每一次显示技术革命都会对彩电行业竞争格局产生影响,错误押注最终会遭受重创。而海信能否在彩电行业变革前进入到对的阵营,也是其能否在全球市场重振雄风的关键。
第二,品牌影响力搭建。
海信在海外砸钱不少,可全球知名度并不算一流,智研咨询数据中心推出的《智研年榜: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海外排行榜单TOP50》显示,海信视像以及海信家电的排名在电器行业中均不占优。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海尔自主品牌已经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是欧美等市场的主流品牌,在各大卖场里也少不了海尔品牌的产品或者宣传海报;而海信目前产品覆盖国家和地区为130多个,并且大多家电业务还是以其他品牌名称进行宣传售卖,例如容声冰箱,科龙空调。
从业务情况上来看也是如此。2021年全球冰箱市场份额前三为海尔、惠而浦和LG;空调方面,海尔、格力、美的分列前三;洗衣机前三则是海尔,LG和三星;彩电方面,调研机构Omdia公布的2022年之一季度全球电视品牌市场份额显示,销售额排在全球前三位的是三星电视、LG电视以及TCL。无论是彩电还是家电三大件,全球前三均未见海信身影。
此前海信也曾因品牌问题在国际市场吃过苦头。2016年8月富士康整体接管夏普集团后,夏普宣布终止和海信的授权协议(2015年海信收购夏普在北美业务),并在2017年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声称海信损害了该品牌的价值。也因为双方的争执,2017年起,夏普电视停止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2019年和解)。
所以对于海信而言,品牌形象建设任务一刻不能停止,尤其是在商业成熟度更高的欧洲家电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市场上,海信除了要与全球家电品牌竞争,还要与美的、海尔等国内品牌竞争,前狼后虎形势严峻。
第三,全球化投入过大,导致利润承压。
品牌力的欠缺,往往就需要耗费重金进行品牌建设。这就会导致整体利润承受一定压力,也是海信巨资赞助顶级赛事带来的弊端。
据欧洲杯、世界杯赞助规则推算,2016年、2020年两届欧洲杯,海信的赞助投入应都在6000万欧元(约4.23亿人民币)左右,而2018年世界杯的投入在1亿美元(约6.34亿人民币)左右,累计花费超过14亿元。
这相当于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两大海信系上市公司大半年到一年的净利润。根据两家年报显示,2018-2020年,两家的合计净利润分别为13.64亿,23.5亿和27.74亿。
只是这样庞大的开支,并未换来海信在全球市场上份额排名的显著进步,反而是远低于同行企业的毛利率。
2020年,海信家电的海外业务收入规模为146.40亿元,同期海尔智家与美的集团均超千亿。毛利率方面,海信家电的毛利率仅为9.27%,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25%以上的毛利率相比,相差甚远。同样,海信视像的上述数据不敌同样经营电视业务的TCL。
而与自身相比,海信家电海外业务的毛利率自2017年以来就一直稳定在6.8%-9.3%之间,没有明显提升,2021年受环境影响还有所下滑。
可以说,海信海外业务一直处于跑赢自己、但跑不赢同行的状态。
这也与其在供应链上的把控能力有关。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国内外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提升,到了2021年整个行业供应链上的能力大幅度削弱,面板材料在大幅上涨的同时,液晶面板价格又开始出现了下滑,金属类材料价格又不断上升,同时稍微波动一下又停在高位。涉及上游以及全产业链较少的海信,被不断挤压利润空间。
此外,汇率的波动、出口海运价格猛涨等不确定因素也为海信的国际业务增加了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海信的国际化是否有一个好的前景,目前还很难判断。多年负责海信海外业务的林澜,在继续发力国际化之时,也应该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合理支出、努力提高境外销售的毛利率。
然而一直以来正是林澜在大刀阔斧地带领海信国际化业务,所以外界一致认为即便接任董事长,海信整个国际化的战略打法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反而这位长期在海外办公的新帅,能否应对得了国内电器市场变革时带来的冲击,成了未知。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在经历了 历史 上最长的5年的等待后,2020欧洲杯终于到来。
这注定是一届非同寻常的盛会。
为纪念欧足联诞辰60周年,本届欧洲杯, 历史 上之一次不再设单一主办国,而是让包括伦敦、慕尼黑、圣彼得堡、罗马在内10个国家的11座城市共同办赛。
而在绿茵场上,复仇、谢幕、青春风暴、王者归来等故事一触即发,悬念也正待一一揭晓答案——
……凡此种种,让人想想都激动不已。
但这届大赛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已造成超过1.7亿人确诊、360万人离世。然而在历经接近1年半后,全球疫情(除中国之外)却依然未能得到完全控制。这届欧洲杯,连同接下来的奥运会,若能顺利且安全完赛,无疑将极大地提振全世界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也进一步用生动的案例,诠释 体育 为什么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除此之外,这还是中国各行各业企业集体出海背景下,领头羊们领衔主演的又一届顶级足球盛宴。
2016年欧洲杯,海信成为欧足联56年 历史 上之一家来自中国的顶级赞助商,还有些形单影只。
5年前的俄罗斯世界杯,中国便在更高的两级赞助体系中占据了四席(万达、海信、vivo、蒙牛),与美国(VISA、可口可乐、麦当劳、百威)并列为赞助商更大输出国。
而本届欧洲杯,中国更一举成为与荷兰并列的顶级赞助商更大输出国——除了海信续约,支付宝、vivo、也相继入列。
2020欧洲杯的商业战场,中国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绝对主角。
从青涩到成熟
中国企业赞助国际顶级 体育 大赛,最早要追溯到17年前。
2004年3月,联想以6500万美元的总价,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六期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TOP)。作为之一家加入TOP计划的中国企业,联想为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电脑设备以及资金技术等支持,开启了品牌全球化的征途。
这年的12月,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真正将业务全球化战略落地。
4年后,在全球瞩目之中,北京呈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届盛会上,中国代表团以超强的统治力,勇夺51金21银28铜总共100枚奖牌,创下迄今为止都未能刷新的 历史 更佳成绩。而作为TOP赞助商的联想,自然也通过奥运会,赢得了世界的目光。
在联想之后,来自中国河北保定的英利能源,先后赞助了2010南非和2014巴西两届世界杯。
体育 产业顶级资源 历史 悠久、独家稀缺,不可替代性强,战略价值高。但 体育 也是一门慢生意,奥运会举办了100多年,世界杯接近90年,欧洲杯走过60年,这些顶级IP都历久弥香。
因此, 体育 营销的成功,离不开长对顶级IP的长期持续锁定经营——只有这样,方能提高营销门槛和竞争壁垒,强化品牌与 体育 IP,甚至所属运动项目之间的关联,最终实现品牌、业务乃至企业的发展目标。
然而,早年的中国企业对 体育 营销的认知并不深刻,缺乏长线思维和全局意识,不懂得如何借力 体育 营销,来推动生意的增长和品牌的建设。
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联想便匆匆告别了国际奥委会TOP计划,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巴西世界杯后,英利没能与国际顶级 体育 大赛再续前缘,也给中国 体育 营销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见顶,在本土市场获得领导地位的中国大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46号文的发布,又进一步推动着中国 体育 产业的破土而出。
在出海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中国领军企业开始将 体育 作为国际化拓展的有力武器,于是掀起了新一轮的大赛营销热——2016年,海信成为欧足联 历史 上之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顶级赞助商;2017年,阿里巴巴成为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万达、海信、vivo、蒙牛这四家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跻身前2级赞助商列表;本届欧洲杯,海信、支付宝、vivo等中国企业位列全球赞助商阵容;除此之外,蒙牛也加入到国际奥委会TOP赞助计划之中。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由于在业务经历了多年的国际化征途,这些头部企业们也意识到 体育 之于欧美发达国家人民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借助 体育 开展的营销是品牌国际化的快车道,而成功的 体育 营销,最关键的就是要做时间的朋友。
因此,这一轮中国企业大赛营销,也明显区别于上一轮。
海信可以说是欧洲杯等国际级 体育 赛事品牌营销上,最值得讨论的标本。
首先是,更有耐心、更具持久性。如前文所述,联想赞助奥运会、英利赞助世界杯,均只持续2届。
而海信实现了2016欧洲杯、2018世界杯和2020欧洲杯连续三届大赛的全勤,而且还成为了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全球赞助商;阿里巴巴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长达12年(2017到2028)、支付宝与欧足联签下的国家队赛事全球合作伙伴协议为期8年(2018-2026);蒙牛与国际奥委会的TOP合约,也达到了10年(2022到2032)。
“从2016欧洲杯到2018世界杯再到2020欧洲杯,连续赞助全球顶级 体育 赛事,这在中国企业中前所未有。这种将赞助世界顶级赛事进行到底的坚持,表达了海信坚持做自主品牌并成为世界级品牌的坚定决心。”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表示。
其次是,与业务的结合更紧密。
2006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在当年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把科龙的冰箱、空调海外业务并入,构建了实力强大的海外销售平台。
而在赞助2016年欧洲杯之前,海信就是中国彩电市场连续13年的之一,出海意味着增量的拓展。
以俄罗斯为例,海信是2002年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在十多年时间里一直由经销商来销售海信的产品。在2017年4月,海信正式成为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3个月后,海信成立俄罗斯分公司。同年12月,海信电视产品进驻当地高端渠道Technopark。2018年1月电视产品成功进入俄罗斯第二大联邦渠道DNS。
与此同时,海信还与Technopark、DNS等渠道达成了海信冰箱、洗衣机、冷柜等产品的合作。
自俄罗斯分公司正式成立到2018年5月,海信电视在俄罗斯的品牌销售量同比增长140.8%,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453.0%。赞助世界杯帮助海信打开了品牌知名度,再结合直销渠道的拓展,海信在俄罗斯市场取得销量的高速增长。这就是 体育 赞助与业务结合的典型代表。
再次,配套的激活计划也更完整。
世界杯、欧洲杯是世界人民的狂欢,通常来说,消费类的企业更容易取得借助 体育 赞助推动生意的增长,但这并不代表着,ToB类的企业不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只是需要更完整而周全的计划。
作为光伏能源企业,英利赞助南非和巴西两届世界杯,除了打响一定的知名度之外,相关配套的激活计划并不多,也未能掀起声量。
相比之下,作为曾先后冠名澳网球场、赞助沙尔克04等的 体育 营销老兵,海信在这方面更为熟稔。赞助俄罗斯世界杯后,海信祭出了一系列活动,比如邀请2010年世界杯金球奖得主迭戈·弗兰担任2018世界杯定制产品U7系列ULED电视的首席体验官;邀请“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任海信电视中国区形象大使。
除此之外,海信还在***投放了大量的广告,在海外的社交媒体等渠道发起了诸多营销活动。所以,海信赞助2018年世界杯取得了成功,继而又继续赞助2020欧洲杯和2022世界杯。
本届欧洲杯,虽然疫情肆虐,仅有少量举办地的球迷能入场,包括中国球迷基本都无缘现场观赛,海信通过自身产品、技术以及相关的活动,让球迷依然可以享受到一届“身临其境”的欧洲杯。
在欧洲杯前,海信发布了欧洲杯60周年定制电视U7冠军系列——搭载海信自主研发的全新信芯U+超画质芯片,以及增强版百级全阵列动态背光,画面的色彩还原度、亮度、通透度都达到了全新境界。普通液晶电视的色域一般只能达到电影级色域DCI-P3的80%,而海信U7G-Pro则达到97%。而且,海信U7G-Pro的144Hz疾速屏是当前高端电视市场的顶级水平,解决了画面抖动拖尾的问题,可以说能“看清每一粒进球”。
与此同时,海信电视U7系列集中上线AI 绿茵场、AI看球、多视角看球、画中画看球无扰看球等功能,并针对中国境内的球迷送上价值超1亿的看球熬夜补贴,进而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球迷享受到“沉浸式观赛体验”,找回等待已久的观赛 *** 。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市场经济从无到有,中国的企业从弱小到强大,从本土到海外,出海越来越多,全球化之路越走越坚决。从2004年到今天,中国企业的大赛营销也由青涩走向成熟。
晴雨表
体育 是世界通用语言,足球是全球之一运动。无论在全世界哪个角落,一个小小的足球就能唤起人性中最阳光积极的一面,释放出某种属于全人类的精神共性,让跨语言、跨民族、跨种族、跨国家的人际关系迅速破冰。
以欧洲杯为代表的顶级足球大赛是全世界收视人口最多的节目之一:2016年欧洲杯,全球一共有20亿人通过电视收看比赛——比2012年波兰乌克兰欧洲杯多了1亿人,其中决赛吸引了6亿人观。
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全世界的企业都趋之若鹜,另外一方面,欧洲杯全球合作伙伴的赞助门槛也极高,再加上每个品类都完全排他,能入局者都必须是全世界各行各业最顶级的领军企业。
不不仅仅是一场豪门盛宴,欧洲杯赞助商阵容也是一张全球区域经济和产业格局变迁的晴雨表。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日本长期占据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期间,日本消费电子军团统治了全球市场,也让日本成为欧洲杯赞助商的主要来源国之一。
从1992年到2004年的4届世界杯,每一届都至少有三家来自日本的赞助商,其中1992年多达4家,JVC从未缺席。
但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日本消费电子产业逐渐衰落,欧洲杯上的日本企业也逐渐减少,2008和2012都分别只剩下2家。2016年欧洲杯前,夏普退出,日本企业从此与欧洲杯绝缘。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世界杯500强名单之中。
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企业开始大举进军欧洲杯、世界杯赞助商阵营。2016年,海信成为欧足联56年 历史 上之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全球顶级赞助商。而到了2020欧洲杯,海信也不再孤独,支付宝、vivo相继入列。
不止是国家或地区的变化,欧洲杯赞助商的赞助企业类别亦在演化。
本世纪以来,新经济产业强势崛起,互联网信息技术渗透到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改变了各行各业。因此,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 汽车 、航空、饮料、家电之后,新经济企业开始密集地赞助大型 体育 赛事。
2017年,阿里巴巴成为国际奥委会 历史 上之一家云计算与电商类别的TOP赞助商;2018年,支付宝签约成为欧足联 历史 上之一家移动支付和数字金融类的全球合作伙伴;除了支付宝,本届欧洲杯还签下了booking.com、takeaway.com和Tik Tok三家新经济企业。
其中,Tik Tok更是代表了欧足联拥抱Z世代的决心,毕竟前者在全球近10亿月活中,绝大部分都是Z世代。海信也将通过U7系列电视,为全世界球迷,尤其是强调观赛体验的Z世代球迷带来极致高品质的观赛享受。
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争先恐后地赞助欧洲杯,这门生意究竟值不值?
值不值?
虽然本届欧洲杯一共有四家来自中国大陆的赞助商,但除了海信,另外三家都是新兵。而他们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赞助欧洲杯,恰恰也正是因为海信在5年前取得了国际和国内、销售和品牌的全面丰收。
2016年1月14日,欧足联和海信在北京共同宣布:海信将成为2016年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
虽然海信此前曾赞助过澳网、F1红牛车队、纳斯卡赛车比赛、沙尔克04等 体育 IP,但这却是他们之一赞助如此高规格的全球性顶级比赛,经验缺乏不说,时间也紧迫——宣布之时,距离欧洲杯开幕只有整整5个月的时间。
但就是这样一次仓促的赞助行为,海信却意外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赞助2016欧洲杯之前,在法国,海信不仅拓展销售渠道颇为吃力, *** 销售经理,广告打了三五个月,也招不到人,但是赞助欧洲杯后,海信很顺利地走进了Darty这个法国更大的渠道商CEO Shultz的办公室,招人也顺利多了。
不仅如此,欧洲杯还直接促使海信在海外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欧洲杯的成功,也强化了海信 体育 大赛营销的决心。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海信再次出手,成为世界杯 历史 上之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消费电子品牌。
结果同样是销售和品牌价值提升。在世界杯开赛前一周(6月4日至10日),海信电视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销售额周环比增长239%。2018年第24周(6月11日至17日)销量达到单周销量更高,是第22周的近3倍。
赞助2018俄罗斯世界杯使海信在中国的知名度提高了12%,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6%,在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等国家市场均有强劲表现。
有了2018世界杯的“助攻”,2019年,海信电视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海外市场的销量超越国内市场,向朝着全球化企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本届欧洲杯,虽然因为防疫要求,只有在布达佩斯举办的场次允许100%的现场球迷容量,其他绝大部分举办地的比赛都不会超过5成上座观众,但10国11城市的举办机制,却能让赞助商深入到欧洲各国,尤其是像丹麦、荷兰、匈牙利、阿塞拜疆、罗马尼亚等非欧洲最主要国家,触达当地的目标消费人群,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进而推动知名度和销售额的全面增长。
不光如此,如今的海信,已经不再是5年前那个初登欧洲杯赛场的海信了,不仅对 体育 营销更为轻车熟路、从容不迫——不要需要通过“海信电视,中国之一”来为自己打气了,而且还摆出了一个V字型多品牌雁阵。
以往相比,在权益上,作为2020欧洲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海信旗下的海信、容声、科龙,gorenje、TOSHIBA、Regza等品牌均已获得授权——这是有史以来范围更大的一次。
海信首次将欧洲杯IP与海信全球市场营销活动深度绑定,将大量广告、传播资源贴向渠道进行引流,以声量拉动销量,实现品销合一。
毫无疑问,对海信而言,这又将是一届大获全胜的顶级 体育 盛会。事实上,在本届欧洲杯开还未开赛,海信便已经开始接连收获喜讯。
“在海外市场,激光电视自2020年6月份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0年底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26%。”6月3日,海信视像 科技 副总裁王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1年之一季度,海信激光电视再次迎来高速增长,海外销量同比涨幅超9倍,激光电视正在成为海外大屏消费新宠。
其中,海信U7冠军系列最受热捧。奥维云网数据显示,3月份电视线下零售市场新品零售情况综合排名中,海信U7一个新品系列就有三款产品进入畅销榜前十,海信65U7G更是位居之一,进一步印证出65英寸正在成为真正的潮流尺寸。
而在欧洲杯的主营销战场,海信U7系列同样受到热捧。根据数据统计,今年1-5月,欧洲六国(英法德意西俄)U7及U8系列电视累计sell-in销售量同比增长181%;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8.0%。
结语
每一次全球性大危机后,人们总是本能地希望快速告别过去、遗忘伤痛,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危机带来的长期隔离、活动受限和情绪压抑结束之后,全世界人民如何才能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毫无疑问,欧洲杯这场全世界的狂欢就是更好的方式。
尽管经历了毕尔巴鄂和都柏林退出,塞维利亚递补、圣彼得堡增赛等变化,但2020欧洲杯终究还是与全世界人民见面了。
24支球队、51场比赛注定精彩纷呈,10国11城各具风情,欧足联60周年、中国企业Big4“参赛”则为这届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欧洲杯从来不止是欧洲人的比赛,而是世界人民的节日,如今,更是特殊时期全世界回归正轨的一次有力证明。
欧洲杯回来了,属于全世球的、有序的美好生活,也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