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超七成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超5000亿元——
上市公司分红持续增长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陆续披露,上市公司“大手笔”现金分红频频出现,哪些公司要分红、分红多少,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截至3月27日,A股已有603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有超七成的公司拟进行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超5000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年度现金分红总额屡创新高,通过现金分红已成为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方式。同时,现金分红对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手笔分红频现
从分红规模看,截至3月27日,有59家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超过10亿元,其中中国神华、中国移动、招商银行、中国平安等12家公司分红规模更是超过百亿元。
3月25日,中国神华披露2021年现金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25.4元(含税),分红总额高达504.66亿元。截至目前,中国神华暂列2021年拟现金分红总额榜首。此前刚刚回归A股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将派发大“红包”,中国移动拟派发股息约422亿元、中国电信拟派发155.69亿元。
高额分红自然离不开*的业绩支撑。中国神华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2.16亿元,同比增长4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02.69亿元,同比增长28.3%。中国移动全年营业收入达到8483亿元,同比增长10.4%,创近十年*增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9亿元,同比增长7.5%。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对参与公司成长投资者的一种正反馈。从当前已披露的年度报告可以看到,今年上市公司分红率占比较高、分红额度较大,表明当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情况良好,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几家公司在分红上一直十分慷慨。例如,中国神华已经连续三年分红比例超过公司净利润的50%,2019年度分红比例为57.9%,2020年度为91.8%,2021年度更是达到100.4%。中国神华表示,公司将秉持敬畏之心,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继续实施大比例分红。
中国移动也表示,为更好地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公司充分考虑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及未来发展需要,2021年起三年内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力争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对于A股市场上市公司分红意愿提升的原因,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一是监管层积极引导,“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证监会也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02年修订)》等文件,为公司分红扫清制度障碍,同时,分红还与再融资等绑定,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分红;二是由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加强,主动分红的积极性增强;三是投资者结构变化,机构投资者及长期投资者比重增加,具备稳定的回报预期和长期投资的理念,更加重视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有助提振市场信心
除了为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分红对于优化资本市场生态也有积极作用。“上市公司分红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加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可进一步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培育长期投资理念和价值投资理念,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具吸引力、回报性和投资价值。”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
在一个良性健康的资本市场中,分红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方式,过去A股中存在大量具备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铁公鸡”公司,这导致部分投资者把获得收益的方式“押宝”于资本利得,这加剧了市场上投机行为的产生,侧面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不利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和市场的稳定。
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水平稳步增长。证监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按照实施日期统计,2021年,上市公司共计分红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分红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已连续4年突破万亿元。
“上市公司通过定期分红,一方面给予投资者稳定的回报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短期赚取股票价差的投机行为,培育市场长期投资的理念,吸引更多风险偏好低的长线资金入市,促进股市稳健发展。”董忠云说。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也表示,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整体财务质量不断提升,为连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奠定坚实基础。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既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同时也给市场传递信心与活力,助力A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分红是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的重要来源,长期稳定的现金股息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庞溟表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转变思想、提升认识,理解到分红是与资本市场投资者共享经济增长、公司发展红利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更加切实履行责任、注重强化股东回报机制,以分红方式确保投资者回报。
庞溟进一步指出,随着A股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盈利情况稳中向好,尤其是代表实体经济的非金融类企业、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不断改善、财务状况良好,具备了实行高分红方案的条件,预计未来分红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理性看待公司分红
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不是分红越多的公司越值得投资?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分红的多与少,应从长周期视角去观察、理解公司的分红行为,盲目分红、过度分红往往不利于公司发展,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一般来说,能够常年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具备规模大、盈利高、发展稳定等共同点,可以向投资者释放积极、正面、明确的信号。但不分红或分红比例低也不一定是差公司,上市公司通常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资金状况,根据后续盈利能力、未来发展规划、业务增长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利润留存方案和分红比例。如果公司发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新项目,公司可能会留下利润用来发展业务,未来或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庞溟说。
孙金钜认为,投资者应该更多地关注上市公司分红历年来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单纯关注某一年的分红*数量,单纯地看分红的*数量对投资指导意义不大,但投资者可以从历年公司分红情况的变动中去挖掘线索,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有积极变化、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否有改变等。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制定合理的分红方案需要考虑监管政策、公司本身发展、股东以及债权人等各方利益。董忠云指出,首先,从监管层面来看,分红需要在利润分配顺序、资本充足性等方面都符合政策的要求;其次,从公司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综合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格局、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等方面来确定分红方案,确保分红不会影响公司长期运营;还要考虑分红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确保在分红之后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再次,要平衡公司和各类股东的关系,根据股东特点制定合适的分红方案。
“监管机构也应继续坚持有效管理和监督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从强化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继续引导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合理进行利润分配,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同时进一步密切关注、谨慎对待和有效监管某些留存收益占股东权益收益比例较大的公司以及忽视现金分红、蓄意制造高送转的现象。”庞溟表示。
经济日报
据交通运输部轨道交通数据,截至2022年2月共有51个城市(不含港澳台)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72条,运营里程8819公里,RT轨道交通小编针对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图汇总,梳理了47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图,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线路吧!
47座城市包含香港、台北
文章底部可下载线路原图
北京
北京地铁于1971年1月15日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7条,运营里程783千米,车站459座(其中换乘站72座)。北京地铁在建线路11条。到2025年,北京地铁将形成线网由30条运营,总长1177千米的轨道交通网络。
天津
天津轨道交通首条线路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28日,天津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线路地铁线路共有8条,天津轨道交通路网通车总运营里程265公里,运营车站数164座,换乘车站增至19座。
香港
港铁第一条线路东铁线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1日正式运营。2021年6月27日,港铁屯马线全线通车。
上海
上海地铁第一条线路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20条(含磁浮线),共设车站508座(含磁浮线2座),运营里程共831千米(含磁浮线29千米),统计数据均不含金山铁路。截至2022年1月,上海地铁在建线路共有9条,分别是2号线西延伸段、13号线西延伸段、17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二期、21号线一期、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崇明线一期、机场联络线和嘉闵线,在建里程共224千米。根据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铁路587公里 。
台北
台北捷运第一条线路于1996年3月28日开通试运营,也是台湾省第一座投入运营,规模*的地铁系统。截至2020年2月,台北捷运运营线路共有8条(6主线2支线),即BR号文湖线、R号淡水信义线、G号松山新店线、O号中和新芦线、BL号板南线、Y号环状线、新北投支线、小碧潭支线(猫空缆车为索道,非轨道交通)。里程总长为151.9千米,共设车站117座(包含6个主要换乘站)。
广州
广州地铁第一条线路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9月28日,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5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含3号线北延段)、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含知识城线)、18号线、21号线、APM线和广佛地铁,共设车站290座,共有换乘站40座,运营里程589.4公里 ;广州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2条(段),分别为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7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后通段、22号线、广花城际段 。
佛山地铁第一条线路——广佛线(佛山地铁1号线)于2010年11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通入地级市的地铁线路。据2021年12月佛山地铁官网信息显示,佛山地铁共运营地铁线路2条,即广佛地铁(佛山地铁1号线)、佛山地铁2号线。里程总长为70.37千米,共设车站41座。其中,佛山市境内53.88千米,车站30座;广州市境内17.03千米,车站11座。据2022年1月佛山地铁官网信息显示,佛山地铁在建线路共有3条(段),包括佛山地铁3号线、4号线一期、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段)。另有拟建线路共有2条 ,分别为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11号线 。
广州、佛山
长春
长春轨道交通首条线路于2002年10月30日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长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包括长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8号线,运营里程106.73千米,共设车站88座(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乘站9座。
截至2021年12月,长春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7条(段),包括长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5号线一期、6号线、7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到2026年,长春轨道交通将形成总长23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
大连
大连地铁第一条线路大连地铁3号线于2003年5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大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5条,五条线路全部采用地铁系统,运营里程共计201.03千米,共设车站77座。
截至2021年12月,大连地铁在建线路3条,分别为大连地铁2号线二期北段、4号线、5号线,共计63.99千米。
武汉
武汉地铁其首条线路——武汉地铁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6号线、阳逻线,运营总里程数达到435公里,车站总数282座。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至2024年,武汉将建成12号线等项目,形成共14条线路、总长606千米的地铁网,全面实现“主城连网、新城通线”。
武汉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图
重庆
重庆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2004年11月6日开通观光运营,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1月25日,重庆已开通1、2、3、4、5、6、9、10号线、环线、国博线,共10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覆盖重庆主城都市区多个区,通车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其中,1、4、5、6、9、10号线、环线、国博线为地铁系统,共270余千米;2、3号线为单轨系统(跨座式单轨),共98.45千米 。
截至2022年1月,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包括4号线二期及西延伸段、5号线中段、江跳段及北延伸段、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18号线一期及北延伸段、24号线一期、市域快线璧铜线等,在建里程约300余千米;预计到2022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规模达到850千米以上;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
深圳
深圳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深圳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共有12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20号线。全市地铁运营线路总长411公里,车站283座。构成覆盖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华区、龙岗区、光明区8个市辖行政区的城市轨道网络。
截至2021年12月,深圳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0段,包括3号线四期、5号线西延、6号线支线、8号线二期、8号线三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一期、13号线一期、14号线一期、16号线。到2035年,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1335千米。
南京
南京地铁首条线路于2005年5月15日正式开通。截至2021年12月,南京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共有11条,包括1、2、3、4、10、S1、S3、S6、S7、S8及S9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共191座车站(换乘站重复计算),地铁线路总长427.1千米,构成覆盖南京全市11个市辖区及句容市的地铁网络,南京是*个区县全部开通地铁的城市,也是继上海和广州后中国第三个开通跨市地铁线路的城市。
截至2021年12月,地铁5号线、1号线北延、7号线、S8号线南延、S4号线滁州段、6号线、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S2号线马鞍山段、4号线二期、3号线三期、11号线一期、S2号线南京段、S4号线南京段、S5号线一期正在建设中(按开工先后顺序排序),预计将于2026年前陆续建成运营。
沈阳
沈阳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0年4月,沈阳地铁运营线路共有4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9号线、10号线,均为地下线路,里程长度117.06千米,共设车站92座。
截至2020年4月,沈阳地铁在建线路共有5条,分别为1号线东延、2号线南延、3号线、4号线、6号线,里程长度137.97千米,车站88座。
成都
成都地铁首条线路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截至2021年12月,成都地铁共开通12条线路,线路总长518.96千米,均采用地铁系统,共计373座车站投入运营,46座换乘站。 同时成都成为国内首个一次性开通五条地铁新线的城市,也是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十年突破500公里的城市,正式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截至2021年12月,成都地铁在建线路共有8条(成都地铁8号线二期、成都地铁10号线三期、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成都地铁17号线二期、成都地铁18号线三期、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成都地铁27号线一期、成都地铁30号线一期),共计里程178千米。到2024年底,成都市将形成总长超700千米的轨道交通网络(含有轨电车、轨道交通资阳线)。
西安
西安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6月,西安市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共有8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和14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运营里程长度共计252.6千米;共设车站159座,其中换乘车站14座。
截至2021年6月,西安地铁共有7条(段)在建线路,分别为: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和16号线一期。
苏州
苏州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于2012年4月28日11时18分开通试运营。截至2022年2月,苏州轨道交通待建线路共3条,分别为:2号线北延段、4号线北延段、7号线北延段;待建里程19.58千米。
昆明
2020年9月23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开通载客试运营,运营线路达到5条,通车里程达139.4公里。在建项目有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5号线。1号线西北延工程3站2区间、2号线二期、5号线均计划在2022年建成通车。
杭州
杭州地铁首条线路于2012年11月24日正式开通。截至2022年,杭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分别为杭州地铁1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杭州地铁3号线、杭州地铁4号线、杭州地铁5号线、杭州地铁6号线(含杭富段)、杭州地铁7号线、杭州地铁8号线、杭州地铁9号线、杭州地铁10号线、杭州地铁16号线, 共设车站245座(换乘站不重复统计),换乘车站39座。运营里程共计约448千米(不含2条市域线)。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约468千米。
哈尔滨
哈尔滨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3年9月26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均采用地铁系统,里程长度共计79.61千米;共设车站62座,其中换乘车站4座,为博物馆站、太平桥站、医大二院站、珠江路站。
截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条,为3号线二期工程西北半环,在建里程约13千米;远期规划共10条线路
郑州
郑州地铁第一条线路(郑州地铁1号线)于201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2年2月,郑州地铁运营线路共7条。分别为:郑州地铁1号线、郑州地铁2号线、郑州地铁3号线(一期)、郑州地铁4号线、郑州地铁5号线、郑州地铁城郊线(9号线一期)和郑州地铁14号线(一期),均采用地铁系统;共设车站153座,运营线路总长206.3公里。
截至2021年12月,郑州地铁在建线路有:郑州地铁3号线(二期)、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郑州地铁7号线(一期)、郑州地铁8号线(一期)、郑州地铁城郊线(二期)、郑州地铁10号线(一期)、郑州地铁12号线(一期)、郑许市域铁路(郑州地铁17号线)。
长沙
长沙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于2014年4月29日开通。截至2020年6月,长沙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6条: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长沙轨道交通5号线、长沙磁浮快线,线网覆盖长沙主城区全域和长沙县,共设车站114座、其中换乘站12个, 运营里程161.05千米。
截至2021年12月,长沙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6条: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线二期、长沙磁浮快线东延线、长沙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
宁波
宁波轨道交通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4年5月30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共设车站125(含重复)座。
截至2021年12月,宁波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段,包括2号线二期后通段、3号线二期、4号线东延段、7号线和8号线一期。
无锡
无锡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无锡地铁运营线路共有4条,分别是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均为地铁线路,覆盖梁溪区、滨湖区、锡山区、新吴区、惠山区5个市辖区,运营里程113.53千米,共设车站85座 。
截至2020年11月,无锡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条,为锡澄靖城际轨道交通锡澄段,约30.4千米
青岛
青岛地铁首条线路于2015年12月16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12月,青岛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6条,分别为青岛地铁1号线(含7号线一期),共设车站41座,全长60.0千米;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共设车站21座,全长25.2千米;青岛地铁3号线,共设车站22座,全长24.8千米;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共设车站11座,全长48.3千米;青岛地铁11号线,共设车站22座,全长58.4千米;青岛地铁13号线一期和二期南段,共设车站21座,全长67.6千米。
截至2021年12月,青岛地铁在建线路共有7条,分别为2号线一期调整段和二期、4号线、5号线、6号线一期、7号线二期、8号线南段、13号线二期北段。
南昌
南昌地铁首条线路于2015年12月26日开通载客试运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南昌地铁已开通运营4条线路,分别是南昌地铁1号线、南昌地铁2号线、南昌地铁3号线和南昌地铁4号线,共设车站94座(含换乘站9座,不重复计算),运营线路总长128.45千米。
福州
福州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5月18日开通初期运营,截至2021年1月,福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条,分别为福州地铁1号线、福州地铁2号线,运营里程58.4千米,共设车站46座(换乘站按1座车站计)。
截至2021年1月,福州地铁在建线路共有4条,分别为福州地铁6号线、福州地铁5号线、福州地铁4号线、福州地铁滨海快线,在建线路总长约150千米。
东莞
东莞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5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运营线路共有1条,即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该线覆盖7个镇区,运营里程37.8千米,共设车站15座,采用地铁系统。在建线路共有3段,包括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三期工程和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126.9千米。
南宁
南宁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6月28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12月16日,南宁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即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 里程总长为128千米,共设车站104座(换乘站重复计算)。
截至2021年12月16日,南宁轨道交通另有备建线路共有2条,分别为机场线、武鸣线。
合肥
合肥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包括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线网覆盖合肥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肥西县,运营线路总长156.15千米,全线共设122座站点。
石家庄
石家庄地铁首开线路于2017年6月26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4月,石家庄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包括1号线一二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里程总长约76.5千米,共设车站60座 。石家庄地铁在建线路共有1条,为1号线二期工程。
贵阳
贵阳轨道交通首条线路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4月,贵阳轨道交通开通运营线路共有2条,即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线路长度75.71千米,共有57座车站。
截至2021年4月,贵阳轨道交通共有2条线路在建,即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贵阳轨道交通S1号线,在建线路长度73.32千米,共设车站42座。
厦门
厦门地铁首条线路于2017年12月31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6月,厦门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包括厦门地铁1号线、厦门地铁2号线、厦门地铁3号线首通段。线路采用地铁系统,里程总长98.4千米,共设车站77座(开放运营70座)。
截至2022年1月,厦门地铁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厦门地铁3号线后通段和南延段、厦门地铁4号线一期、厦门地铁6号线一期、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线路,在建线路里程总长约92千米。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铁首条线路于2018年10月25日开通试运营。开通运营线路共有1条,即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线路长度27.615千米,共设21座车站。3条线路在建,为乌鲁木齐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乌鲁木齐3号线一期工程、乌鲁木齐4号线一期工程。至2030年,乌鲁木齐地铁线网将由10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340.2千米。
温州
温州轨道交通首条线路于2019年1月23日开通试运营。共有1条线路开通运营,即温州轨道交通S1线,全长53.5千米,共有车站18座。2条(段)线路在建,为温州轨道交通S2线一期和温州轨道交通S3线温瑞大道共建段。
济南
济南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于2019年4月1日正式商业运营。截至2021年3月,济南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3条,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运营里程共计84.1千米,共设车站43座。
截至2021年9月,济南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3条,为济南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6号线,在建线路总长96.3千米。
兰州
兰州轨道交通首条线路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于2019年6月23日开通试运,线路总长25.9千米,共设车站20座。1条线路在建,即兰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在建里程9.4千米,在建车站数量8座。
常州
常州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9年9月21日正式开通。截至2021年6月,常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2条,即常州地铁1号线、常州地铁2号线,里程总长约54公里,共设车站43座。
徐州
徐州地铁首条线路于2019年9月28日开通试运营,截至2021年6月,徐州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即徐州地铁1号线、徐州地铁2号线、徐州地铁3号线一期,线路总长约64.28千米,共设车站51座,其中换乘站3座 。截至2021年6月,徐州地铁在建线路共有2条,即徐州地铁3号线二期、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线路总长约29.3千米。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9年12月29日开通试运营。已开通运营线路共2条,为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全市地铁运营里程总长49.019千米,共设车站43座。
太原
太原其第一条地铁线路(2号线)于2020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截至2020年12月,太原地铁运营线路共1条,为太原地铁2号线,总里程23.65千米,车站23座。
截止2020年12月,太原地铁在建线路共1条,为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总在建里程28.74千米。
洛阳
洛阳其首条地铁线路(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于2020年12月1日开始试运行,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12月,洛阳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线路2条,为洛阳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洛阳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规划线路2条,为洛阳轨道交通3号线、洛阳轨道交通4号线;线网共设车站34座。
金华
金华轨道交通共有2条线路在建(金义线和义东线,初期金义线和义东线不贯通运行),线路全长107.17千米,共设车站31座。首条线路金华轨道交通金义东线金义段已于2022年1月开通试运行。
(尚未开通)
芜湖
芜湖轨道交通计划建设市区线、市郊线、市域线等共11条线路,其中市区轨交5条线,市郊轨交4条线,市域快线2条(芜宣机场快线、南陵-繁昌-三山-江南城区-江北集中区快线)。已规划的3条线总长104.81km,设站71座,其中换乘车站13座。
1、2号线,共设车站35座,其中高架站34座,地下站1座,项目总投资133亿元,于2021年开通试运营。轨道建设采用庞巴迪INNOVIA300型单轨系统。计划1号线6节编组,2号线初期4辆编组,近远期6辆编组。
绍兴
首条市域铁路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已并入绍兴至宁波城际铁路)于2018年4月18日开通运营。截至2021年6月,绍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条,为绍兴轨道交通城际线、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
截至2021年6月,绍兴轨道交通共有3条线路在建:为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主线)、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支线)和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
南通
南通轨道交通在建线路为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在建总里程达60.032千米。南通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4条市区线和4条市域线组成,线网总长约324千米,其中市区线总长170.8千米,市域线总长153.2千米。
(尚未开通)
柳州
2016年12月1日,柳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采用地下+高架跨座式单轨制式建造。2017年6月30日,柳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线路采用全程高架跨座式单轨制式建造。2020年9月,首条线路(2号线示范线)正式上线试运行。
(尚未开通)
线路图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stVzQWo6xEemrm4B8QYnA
提取码:8888
高楼迷基地
目前正是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的季节,虽然现金分红并不是半年报的主基调,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集中在年报中进行,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公司在半年报中推出现金分红方案。如今年的半年报已有藏格矿业、艾比森、东阳光、中谷物流、恒进感应等多家公司推出了现金分红方案。
而且半年报分红的公司通过都很大方,现金分红的比较通常都很高,甚至表现为“超比例分红”或“任性分红”的特点。毕竟半年报分红都是上市公司的一种“自愿行为”,而不像年报分红,存在着监管的压力,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分红其实是一种“被迫分红”,因此表现在现金分红的比例上,有的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很低,很多公司的现金分红只有几分钱,属于“一毛不拔”。而这种“一毛不拔”的分红在半年报分红中较为少见,正因为是“自愿分红”,所以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往往分红的比例都不低。
比如,艾比森,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81亿元,而拟现金分红金额却高达5.37亿元,向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分红比例高达659%。又比如,藏格矿业拟每10股派息18.98元(含税),半年分红30亿元,是目前最丰厚的分红预案,而该公司半年度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23.97亿元,分配红利同样超过了净利润。还有东阳光,半年度的净利润为6.24亿元,拟分配现金红利7.85亿元,分红比例同样超过了*。很显然,这些上市公司的分红有些任性。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如此任性地推出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方案,原因在于这类公司在之前年度的“任性不分红”。比如,艾比森,该公司从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年不分红,以至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达到8.56亿元,本次分红的金额占未分配利润的62.69%。藏格矿业的情况同样如此,该公司堪称是一只铁公鸡,上次利润分配是2017年半年报,再之前的现金分红是2001年。而今年半年报一鸣惊人,向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98元(含税),同样堪称是“任性”。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方式,也是管理层比较鼓励的一种回报股东的方式,但就“任性分红”来说却是不足取的。毕竟“任性分红”脱离了规章制度的约束,使现金分红变成了上市公司的一种“拍脑袋”分红,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脱离了上市公司的行为规范。实际上对于一家规范化发展的公司来说,其现金分红是有规章制度来约束的,比如规定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20%或30%甚至是50%,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现金分红是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在没有特殊情况发生的情况下,每年都应该给予投资者适当比例的现金分红,而不是几年不分红,突然来一次高比例的分红。这种公司的做法显然太随意太任性了。
而这种“任性分红”的做法之所以不可取,首先是因为这种“任性分红”不规范,没有透明度,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比如,藏格矿业,连续多年不分红,那么这种做法显然就损害了前几年那些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并没有给之前的那些投资者提供必要的投资回报。而且由于公司不能给投资者提供相应的现金分红预期,投资者也不宜长期持股,等待公司提供的投资回报。而能遇上这种“任性分红”的投资者,纯粹就是凭运气,跟撞大运没啥区别。
其次,这种“任性分红”对于企业的发展也缺少规划性,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分红不能将企业的利润分光吃光,而应该在企业的盈利中提取一部分用于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基金。但“任性分红”表明,企业的发展明显缺少规划性。而且上市公司一次性分配现金红利太多,也会导致公司现金的大量流出,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的不足。
此外,上市公司“任性分红”也有利益输送的嫌疑。毕竟现金分红,*的受益者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上市公司这种“任性分红”可以缓解大股东对资金的需求,将上市公司的资金转化为大股东的资金。比如,艾比森,今年3月向公司实控人丁彦辉定增4100万股,发行价格为6.33元/股,募集资金约2.6亿元,用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但这次分红拿出的资金却是募资的2倍,并且5.37亿元分红的34.31%,将流向实控人之手,也即丁彦辉将因此获得现金红利1.84亿元,拿回了定增资金的70%。因此,该公司“任性分红”的纯洁性是值得质疑的,其目的与动机同样也很是“任性”。
每年的分红,是不少股民十分期待的项目。近期,不少公司在亮出“成绩单”的同时,也抛出了相应的分红预案。
据统计,截至3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262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中包含现金分红的有261家,合计派现金额1723.52亿元。以每股派现金额与当年末收盘价为基准计算,有29只个股股息率超3%,74家公司股息率超过一年定存利率(当前约2%)。
对此,股民也是热议纷纷。有不少投资者表示,这些公司真是大手笔;也有投资者表示,如此分红是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
那么,这些“大手笔”分红的公司中,哪家最土豪?又有哪个行业分红普遍偏高?如此大手笔分红,对公司股价又有什么影响?
方大特钢股息率达14%
在一众公布了分红预案的公司中,方大特钢一枝独秀,以14%的股息率暂列第一。
3月18日晚间,方大特钢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16.79亿元,同比增长30.59%;归母净利润27.32亿元,同比增长27.65%;基本每股收益1.27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10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即现金分红总额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高达87.60%。
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历史中,方大特钢一向以大手笔分红著称,称得上是一方土豪。方大特钢董秘此前曾表示,公司的现金流充足,投资不会影响公司的分红。
其次,粤高速A、京基智农、江苏索普、冀东水泥、塔牌集团、永新股份、梅花生物等个股的股息率也均超过了5%。
值得一提的是,股息率达4.95%的工业富联,3月22日晚间刚刚公布了业绩。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395.57亿元,同比增长1.80%;净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长14.80%;基本每股收益1.01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以此计算,此次分红高达100亿元。
同时,公司还表示, 拟使用不超476亿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工业富联流动资产为247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有828.8亿元,可见公司现金流之充裕。
这些行业股息率普遍高涨
从所属行业来看,股息率高于一年定存利率(当前约2%)的公司中,基础化工、医药生物、建筑材料等行业上榜最多,分别有10家、8家、7家公司。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年报披露,在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的身影已经开始频频出现。
此外,银行股近年来的股息率和分红比例也可圈可点。
近日,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平安银行2021年股息率为1.55%,高于2020年度的1.22%;招商银行股息率为3.29%,高于2020年度的2.71%。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表示,最近几年,招行的现金分红比例一直没有低于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税后净利润的30%,2020年和2021年都在33%左右。今后也大致保持在不低于税后净利润的30%。
“我们保持不低于30%的税后净利润的现金分红比例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现金分红比例还比较高,另一方面保持比较强的资本内生的增长能力,使资本充足率在不做普通股融资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此前,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大的银行股都不适合做短线,长期看,股息率已经远远高过理财产品,同时持有之后还有获利的机会。”
高股息率公司股价如何?
高股息率是上市公司吸引长期投资者的重要指标,但是公司的股价表现也更容易影响投资者的情绪。
从公司股价表现来看,高股息率的公司都具备不错的抗跌能力。以粤高速A为例,公司股价2021年涨超28%,2022年内逆市上涨逾2%,近十年累计涨幅超过两倍,慢牛特征显现。
此外,榜单中的个股年内平均上涨0.39%,京基智农、梅花生物、金鹰股份等多只个股涨超10%。
财联社评论称,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A股现金分红机制逐步完善,上市公司参与现金分红的数量逐年增长。据测算,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率基本稳定在30%以上,且平均股息率在2%以上。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能够常年稳定分红的上市公司,基本都具备规模大、盈利高的特点。A股连续四年实现现金分红总规模稳定破万亿,也从侧面说明沪深两地的优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能够掏出真金白银给投资者以回馈。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分红对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的意义无疑更加凸显。现金分红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信心与活力,为稳定市场情绪起到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是要征收红利税的。
目前征收标准为: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持股1个月至1年的,税负为10%;持股1个月以内的,税负为20%。因此,个人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其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就越低。
因此,市场观点认为,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高分红的个股,尤其是那些每年分红很稳定的蓝筹股,通常更受关注。在他们设定的估值范围来看,现金分红既对他们来说不会产生额外的税收,也不会影响他们对股价的判定。
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留存收益占股东权益收益比例大的公司,会利用高分红掏空公司利润、大玩数字游戏。这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需要警惕的。
分红,对于优质公司的投资者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至于公司未来股价如何走,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市场对公司业绩成长的预期上,如果公司业绩比较好,市场关注度本身就比较高,填权的概率往往就比较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北京地铁全图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