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截至4月19日收盘,2022年A股市场上共有104只新股上市,其中29只上市首日收盘即跌破发行价。
按所属证监会行业分布来看,破发新股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中分别有9只和6只破发。
从网友分享主承销商来看,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所承销新股中,分别有8只和5只首日即破发。唯捷创芯-U、普源精电-U和翱捷科技-U三只新股的上市首日跌幅超过三成,其网友分享主承销商分别为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和大和证券以及海通证券。
计算机通信、医药制造业新股破发数量和跌幅双高
上述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29只A股新股中,以证监会行业统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分别有9只和6只。
图1: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5%的新股
据数据统计,共13只新股的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5%,各有4只新股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上述两大行业所属新股的首日跌幅也较大。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唯捷创芯-U和翱捷科技-U的上市首日跌幅超过三成,截止4月19日收盘,两家公司的收盘价分别为55.5元/股和67.2元/股,仍远低于其发行价格。
医药制造业中,海创药业-U和迈威生物-U的上市首日跌幅接近三成,截止4月19日收盘,两家公司的收盘价分别为41.3元/股和17.24元/股,仍低于其发行价。
中信、中金主承销的新股破发数量居前
上述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的29只A股新股中,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分别主承销了8只和5只新股,数量居前。此外,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的控股子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各主承销了3只新股。
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5%的新股的网友分享主承销商
研究发现,在上市首日跌幅超过15%的13只新股中,分别有4只和3只股票的主承销商是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其中,龙源电力通过换股的形式于深交所主板网友分享上市,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共同担当了该项目的主承销商。2022年1月24日,龙源电力开盘直接破发,跌3.7%。当日,龙源电力盘中股价较开盘价下跌超过10%,一度临时停牌,为罕见的首日破发的主板股票。
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为两家老牌大型券商,在网友分享主承销业务上一直具备行业领先优势。根据两家公司2021年年报,中信证券的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和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77.53亿元和62.9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9.5%和11.87%。在网友分享主承销金额方面,两家券商排名行业前二位。
虽然业绩表现亮眼,但两大龙头券商却频因在网友分享主承销业务上暴露出的问题收到监管处罚。
2020年年末,证监会频繁发文,提及了中信证券在多个IPO承销项目中存在内控不完善的问题。中信证券在保荐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过程中,存在提交的申报材料存在财务数据前后不一致,披露口径出现明显差异等方面问题。在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中,中信证券未对工作底稿严格验收。在安徽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中,未对全部项目人员进行利益冲突审查。
2021年,证监会因中金公司在保荐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按照监管要求清理相关对du协议并履行披露义务,对中金公司出具警示函。当年,证监会还因中金公司在保荐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等,对其进行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
破发叠加“包销+跟投” 海通证券单只新股浮亏最严重
随着新股破发的现象逐渐频繁,投资者弃购新股频现且弃购比例有所上升,在余额包销制度下,主承销商负责包销投资者弃购的股票。在新股发生破发的情况下,跟投和包销新股都将给主承销商们带来浮亏。
海通证券主承销的翱捷科技-U和迈威生物-U的首日跌幅约为三成,该券商通过包销和跟投合计购入上述两家公司的股数分别约为190万股和360万股,在两只新股的上市首日便分别产生浮亏超1亿元和超3500万元,损失较为严重。
此外,4月19日,经纬恒润-W的上市首日跌幅约为17%。中信证券和华兴证券为共同主承销商,两家券商通过包销和跟投合计购入超400万股该公司股票,在新股上市的首日便形成浮亏超8500万元。
上市首日产生浮亏金额较大的主承销商
此外,中信建投和国泰君安以及大和证券分别主承销了唯捷创芯-U和普源精电-U,在两只新股上市首日,分别产生浮亏超5000万元和超4000万元。
然而对比网友分享主承销商因包销和跟投而承受的浮亏与其收获的主承销保荐费用发现,券商在网友分享主承销业务上获得的收益还是超过其遭受的损失。
聚焦用户日常健康需求的“众安门急诊医疗险”今天正式发布。这款新品旨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小病小痛的看病买药问题,提供更完善、更划算、更贴心的健康保障。据介绍,“众安门急诊医疗险”有两大亮点:其一是线下医院门诊可以报销,小病小痛都能保;其二是网上问诊购药直接赔付,看病买药更实惠、更便捷。
众安保险表示,新品旨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小病小痛的看病买药问题,提供更完善、更划算、更贴心的健康保障。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医疗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351.8元,二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为224.6元。2020年全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约50亿人次,人均门诊发生频率约每年4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人们对线下门急诊医疗有高需求的同时,对于更便捷、互联网化的就医购药体验诉求也愈发明显。“众安门急诊医疗险”突破了以往医疗险只保重大疾病所导致的高额医疗费用的局限,创新性加入众安互联网医院问诊、购药、直赔的闭环服务,将用户高频门诊场景健康需求、医疗服务和商业保险支付进行挂钩,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360度的全面关怀。
*每月19块9 门急诊报销自由
“众安门急诊医疗险”提供*3万元的门急诊保障金,包含线下门急诊医疗费赔付和在线的购药费用。其中,线下门急诊每次最多可报销1000元,全年*可报销10000元。
线上问诊可以通过众安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由专业医生开具处方,覆盖182种日常疾病, 3000多种常见药品,责任范围内通过处方购药直接报销60%,全年报销上限20000元。
众安门急诊医疗险产品经理介绍,市面上大多数传统的门急诊险,都只辐射线下门急诊场景。随着健康产业互联网化深入,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用更高效率的工具和平台去寻求健康解决方案,线上问诊的方式极大解决了这类困扰。此外,“众安门急诊医疗险”对在外的年轻奋斗者们而言,也是一个关心父母和家人的好方式。对于慢病、中老年体弱的人群来说,可以省去排队拿药的问题,随时随地能在家问医生,足不出户享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互联网医院打造健康管理新体验
众安保险于2019年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2020年正式推出“众安医管家”服务。目前已形成“1+5”模式,即“1个医管家团队+5大健康服务场景”,能够真正帮助用户做到随心诊疗、安心诊断、放心治疗、舒心康养、省心直赔。
众安互联网医院致力于将传统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包括诊疗能力及药品服务,将传统线下业务进行线上整合,生成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支付等。同时将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提供方所能提供的服务进行互联网化整合,包括健康管理中心、医院联盟、专科治疗以及健康商城等。其服务场景从住院、重疾等严肃医疗场景延伸至满足用户日常需求的门急诊,如慢病治疗、健康管理、康复管理、消费医疗等等,深耕从咨询问诊到术后护理的每个环节,更好地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以助力提升用户的整体健康水平。通过给客户提供更高效的就医理赔体验,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缓解医疗压力。
“医、药、险”闭环生态新突破
众安保险从2016年开始就以满足用户健康管理需求为目标布局大健康生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保险保障+医疗服务”的一体式体验,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易获得、易理解、可负担的健康保障方案和医疗服务。据介绍,众安保险目前已打通保险、医疗、医药之间的联络通道,连接起医院、药品供应商、第三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共同为投保人建立就医服务的闭环,通过更丰富的产品矩阵服务更多人群。在服务上,众安保险以互联网医院为重要载体,互联网医院通过广泛合作建立医生、医院、健康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网络,建立起平台化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圈,提供更加便捷、广覆盖的在线咨询、购药等健康管理服务,在保险产品为用户提供价值。截至今年6月30日,众安互联网医院在被保用户的服务渗透率超过42%,服务超过600万用户。
“众安门急诊医疗险”*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成熟产品面向大众,这对于保险公司构建“医、药、险”闭环生态以来是一个新的突破。对险企而言,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保险产品的增值服务形式存在,门急诊险则是将保险产品与健康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形态,背后是众安保险打通医疗资源渠道,整合医疗服务生态体系,实现医疗与保险的协同,让保险真正从赔付走向陪伴。
8月20日,中国电信(沪A601728)在A股上市。上市首日,全天涨幅为34.88%。然而,随后两个交易日,该股却连续两个“一”字板跌停,让投资者难以出逃。于是,市场对中国电信股价破发的担忧多了起来。
中国电信A股会不会破发?中国电信方面回应称:市场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买卖行为由市场决定;跌破发行价会采取行动,即开启“绿鞋”机制。一旦股价破发,承销商可以凭借“绿鞋”机制买入股票,达到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的目的,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中国移动此前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可授权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超额配售选择权”又称“绿鞋机制”,通俗来讲,新股上市后的30个自然日内,当新股破发时,承销商将利用募集的资金买入股票,以维护投资者的权益;当股价出现大幅上涨时,发行人增发15%的股份给事先申购的投资者,增加市场供给。“绿鞋机制”的引入,可以起到使股价企稳的作用。
而由于没有这层保护伞的存在,比中国电信A股早一天上市的沪农商行(601825)在其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就悄然破发了,这意味着新股破发的风险以后将变得稀松平常。
为什么以前打新赚钱效应好,甚至有些股民长期以打新为主要投资手段?以前能够上市的公司不多,所以只要上市,动不动就是连板。但当注册制之后,新股上市就变得没那么新鲜了,新股不再稀缺,IPO上市破发一定会是常见的事情。
所谓破发就是股价跌破发行价。这种情况下新股中签的股民是要赔钱的。很多股民朋友中签之后满心欢喜,谁知道现在竟然还会赔钱了,心里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改变。
那么,新股破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第一,发行价过高。新股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偏高引起破发的概率会大。一般来讲,新股定价通常可分为四个步骤:机构给出估值范围——研究员根据报告出具定价报告——机构根据研究员报告向主承销商出具报价范围和申购数量——主承销商和企业确定新股发行价。而机构研究员主要就是根据主承销商出具的公司投资价值报告来了解公司。
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市场低迷。在熊市阶段,新股破发的几率也会比较高,市场的低迷让投资者失去投资信心,从而导致新股破发。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发行价已经包含了溢价。其实股票在IPO之前已经有了好几轮融资,A轮、B轮、C轮……这几轮的投资者都是希望通过IPO获得收益的,而一轮比一轮的投资额更大,所以定价的时候要包含这部分溢价。溢价越高当然破发的几率就越高了。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成熟市场来说,新股破发都应该是正常现象。香港股市,新股破发几乎是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始终,只要存在新股发行,就存在新股破发。甚至在某些时期,新股破发的比例达到80%甚至更高。不少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让参与打新的投资者倍感尴尬。
新股破发在国际成熟的市场更是一种常态,其实这种现象也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是破发能营造一种新股并不是很受欢迎的市场环境,促使市场放缓新股发行节奏,降低新股发行的价格;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破发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以更低的价格买进相关公司的股票,以此降低股票的投资风险,争取*化的投资收益。
如小米的发行价是17港元,雷军回忆2018年上市的场景,当时投行给出17-22港元的股价,小米选择了*价。网友分享当天开盘就破发了,这意味着所有IPO的投资者都亏钱。后来小米的股价曾一度跌到8.28港元,相对IPO价已经腰斩了。
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小米当时买了大量的小米股票抄到了底。后来小米股票慢慢回升终于回到了17港元,再接下来,股价一直继续攀升,到今年1月达到了34港元,在17港元的基础上翻倍。因此,小米破发后逢低买进股票的投资者收益是非常丰厚的。由此不难看出,破发对于成熟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其实是一个利好。
但A股市场距离成熟的市场还存在的一定距离。A股投资者不善于利用新股破发为自己所用,相反,A股市场长期流行“新股不败”和“逢新必打”,所以,目前新股破发现象在A股市场较为少见。虽然一些新股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破发现象,但上市首日或上市初期就破发的公司还是为数不多。
对于A股市场,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新股发行越来越多,新股破发必然会增多,并最终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必然趋势,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这样,投资者的教训才会增多,才会改变盲目打新的习惯,让其学会理性打新。实际上,也只有投资者理性打新了,新股发行才会变得理性起来,一些高价发行的新股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一些业绩平庸、成长性平庸的公司也会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为此,我们不妨期待新股破发来得更多一些,让更多投资者接受洗礼、接受挑战。
随着新股破发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使得新股申购不再变得炙手可热。甚至一些中了签的投资者最后都选择了放弃缴款。那么,如果很不幸中了一只上市后就破发的新股,而且也没有放弃缴款,在破发之后是否还能长期持有呢?
新股破发后还能持有吗?
新股破发后能否长期持有,得看新股为什么会破发。新股破发的主要原因,无非两个。
一个就是整个股市表现低迷,人气不高,愿意去买新股的投资者少。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大部分股票都在跌,股市的赚钱效应非常不好,此时自然也会降低投资者追捧新股的热情。如果新股的质量一般或者发行量过大,就比较容易破发。
另一个就是新股的质量太差或性价比不高。新股的质量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并未所有股票能上市的公司都是好公司,也有不少比较差的存在,这种情况在注册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有些股票上市的公司虽然基本面情况还行,但因为发行的价格太高,性价比低,也会比较容易出现破发。
以上两个原因如果叠加在一起,出现破发的概率就更大了。
首先,如果新股是因为市场低迷的原因导致的破发,只要新股的质量没有太大问题,长期持有就没有太大问题。
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很多优质的股票会被错杀,新股也不例外,这是市场调节的一个弊端。不过真正的好股票能被错杀一时,不可能被错杀一世,其价格总有回归到其价值之上的时候。
另外,在股市低迷的时候,也正是股票估值较低的时候,只要股票本身没什么问题,等到市场回暖,大概率都能涨回去。
而如果是因为新股质量差或发行价格过高造成的破发,那就不太好说了。因为一只新股的质量差,仅仅是从当前来看的。而一只股票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
很多在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公司,基本面情况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好,可如果未来能发展得好,也能从独角兽变成巨无霸。若是这类公司的股票,即便破发,未来仍然有机会涨回去,甚至获得丰厚的回报。
高价发行的新股也是如此。虽然当前看来股票的价格过高,性价比低,但未来公司只要能成长起来,股价未必就不能更高。
当然,一家公司未来是否发展得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是公司自己都可能难以预料未来会怎样。而且处在初创期或成长期的公司最终能成为屹立不倒的公司只有很少数,所以想要从众多公司中找出这少数几家公司,不仅要有独到的慧眼,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
所以,对于这种质量差或性价比低的破发新股,与其去等一个不确定性的未来,还不如趁早认赔出局,去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破发的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破发的股票、众安保险600万医疗保险相关的体育资讯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