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你了解世界杯相关资讯,今天为各位分享《「06世界杯决赛」实况世界杯4》,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06年德国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最后分为两个阶段,之一阶段是32强赛,每组4队分为8组,小组之一名晋级,参加第二阶段的8强赛。当时的中国队,整体实力并不弱,02年成功进军世界杯,04年本土亚洲杯又获得亚军,也因此被视为世预赛出线大热门!
之一阶段32强赛,中国队与科威特、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分在一组,能对中国构成威胁的只有科威特队,事实上最后就是科威特抢走了中国队的晋级资格。
而中国队没能进入最后的八强赛,很是令人唏嘘,原因也很苦涩!
一、对规则不了解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堂堂一国足协,堂堂国家队,竟然连比赛规则都不清楚?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97和01年的10强赛时是积分相同先比净胜球,到了06年这一届改为积分相同先比胜负关系,但是同分,胜负关系也一样,怎么办呢?
在那次世预赛赛程过半后,阿里汉在一次集训中偶尔翻阅报纸看到世预赛排名,马上问随队记者两队同分出线规则是什么,记者登录到亚足联官网才知道是先比较胜负关系再比较净胜球、最后比较进球数。此刻的阿里汉才意识到,主场踢科威特赢少了,才1:0,但认识得还不够!
在最后一场和中国香港的比赛,所有人都在计算净胜球,而忽略了进球数!中国队踢成7:0后,都认为净胜球够了,都觉得出线稳了!而科威特在最后时刻疯狂进球,和马来西亚的比分最终定格在6:1。此时中国队和科威特队同积15分,胜负关系一样,净胜球也都是13个,当时***的一名解说还以为是再踢一场附加赛,但是实际上还要比进球数。然而中国队进球数为14个,科威特进球数为15个!因为进球数少于科威特,国足被淘汰......
积分相同比胜负关系,胜负关系相同再比净胜球,净胜球相同,再比进球数,这一规则直到中国队被淘汰,中国足球界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搞清楚,包括教练组......
现在看来,可笑又可悲!付出惨痛的代价,完全是因为对规则的漠视!
二、实力不足+轻敌+内政混乱
首场比赛,中国队对阵科威特,全场轰出了18次射门,而科威特0次射门,但是最终结果只是中国队1:0小胜,锋线实力不足暴露无遗。本场比赛,中国队还有个好球被吹,这也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客场打香港,主客场打马来西亚,因为中间穿插了亚洲杯,又是对阵鱼腩球队,全队都思想松懈,准备不足,状态没有调整好!三场比赛中国队都打得非常艰难,客场最终都是1:0小胜,主场对阵马来西亚,又罚丢点球!而这三场比赛,本该是拿净胜球的更好机会,轻敌+实力不够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最惨的是主力中后卫郑智累计黄牌,将缺席对科威特的第二回合比赛,这在事后看来,很致命!
而且当时,足协为了奥运战略,一批优秀的国奥球员禁止招入国家队,直到国奥队被淘汰后,才允许入选国家队,这直接导致国奥球员在国家队配合生疏!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郑智+李玮锋是当时绝对的主力中卫组合,十分受阿里汉倚重。郑智停赛,阿里汉不得不重组后防。客场打科威特,23岁的张耀坤代替郑智,22岁的孙祥代替孙继海出场,最终孙祥冒失铲球导致科威特进球,中国队客场0:1落败!!这场失利,直接葬送了中国队的直接晋级资格!用张耀坤替郑智是无奈,那为什么用孙祥而不用孙继海?04年的孙继海,正处巅峰,后场全能啊,为什么不用?据说是主教练和中方教练组意见不合,最后主教练阿里汉妥协......
三、外交失败
最后一场,中国对香港,科威特对马来西亚,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场是默契球!但中国队和香港队踢得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看出来一样,一直控制着进球数。因为不了解规则,7:0之后,甚至以为净胜球够了,国足就放慢了节奏,不想进球了,搞笑的是,还被扑出一个点球。
而科威特对马来西亚则外露得多,最后时刻借口修球网,拖了5分钟,就在这5分钟,科威特队掀起了进球狂潮。而中国队此刻竟然失去了科威特这场比赛的信息!教练组、足协官员、记者、包括场上球员都不知道科威特进了几个球!最后的几分钟,中国队也没有再进球!最终结果科威特6:1大胜马来西亚队,进球数超过了中国队!
这么关键的一场比赛,任由科威特和马来西亚抒写各种故事,最后时刻甚至连比赛信息都接收不到,足见中国足协在亚足联的地位和几乎不存在的外交了。
这届预选赛,真是国足最窝囊的一次!可以肯定地说,以当时国足的实力,完全能够进入最后的八强赛,甚至有机会进入最后的世界杯,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如此尴尬!
现在回过头来看,人祸才是主因啊!06世界杯预选赛,真真把中国足球人的智商、实力、内政、外交的各种短板全都暴露出来了!
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中国男足真的只是靠运气才进的?
还记得,05年世青赛,那支惊艳了世界的中国队么?
今晚世界杯 1/8决赛夺冠大热门法国对阵阿根廷的比赛无疑将成为本届赛事的焦点。而在正式比赛开打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今年将发售的《实况足球2019(Pro Evolution Soccer 2019)》中两只球队的一场对决:
《实况足球2019》法国对阵阿根廷比赛演示
以上视频由外媒IGN放出,其中IGN操控的是阿根廷队,但最终还是被AI法国队以2:0击败(具体难度未知)。进球的是法国的两位著名球星马夏尔和格列兹曼。
但熟悉法国队的玩家可能知道,由于法国队目前锋线人才济济,加上在俱乐部没有稳定的出场机会,马夏尔并没有入选本届世界杯法国国家队。当然由于《实况足球2019》中也并没有世界杯赛事模式,所以这里也不必深究。
当然在演示中我们也看出了阿根廷队后防势力确实有些弱,之一个失球是守门员的脱手,第二个失球则是后卫的冒顶。至于具体在演示中《实况足球2019》究竟相对于2018有没有明显的进步以及与《FIFA》相比有没有长处,从国外玩家的评论可以看出,很多玩家也是意见不一。
《实况足球2019》目前已经确认将在今年8月底发售,但是已经失去了欧冠联赛和多特蒙德队的授权。游戏PC版虽然支持中文和中文语音,但和前作一样,依然在Steam平台锁了中国大陆区。
2006年世界杯决赛堪称经典,除了比赛好看之外还有一个让后人记住的焦点瞬间,那就是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最后被主裁判埃利松多红牌罚下,这次判罚也成为永远的经典,著名体育文人杂志《Blizzard》采访到了当事人,与当值主裁聊了聊他的裁判人生,全面回忆了那次惊天判罚前后的细节和故事。
在南美洲,奥拉西奥-埃利松多可能是除了各国政要之外被公众辱骂最多的人,作为那片大陆最顶尖的裁判之一,他长达20年的执法生涯经历了无数重大时刻。3次南美解放者杯决赛以及数不清的阿根廷国内顶尖对决,当然还有2届美洲杯以及1次世界杯执法。而他吹哨生涯的代表作大家自然耳熟能详,2006年世界杯决赛红牌将头顶马特拉齐的齐达内驱逐出场,那一次判罚堪称惊天一哨。
德国世界杯之后埃利松多和齐达内一样选择退役,成为阿根廷媒体的裁判分析专家,当然他还和多国 *** 和机构合作致力于运动项目、援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作者进行采访的时候埃利松多刚刚结束一次电视直播,记者迫不及待的想和他展开一场全面的对谈。
问:让我们从初心开始吧,你为什么要成为一名裁判?我想这大概不会是小时候的梦想吧?
答:不不……儿时的梦想自然不是这个。当初我立志要成为一名球员,小时候在阿根廷东部城市基尔梅斯的青年队踢过,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天赋平平很难靠这个出人头地。于是就转行玩别的,我还练过7人制橄榄球、手球等项目,直到参加田径项目时我才决定要成为一名十项全能选手,其实我运动能力很不错,但这里面有一项是我不行的,那就是撑杆跳,我有点恐高。最后选了自己最强的标枪加强练习,一直练到22岁。
1984年,那时我19岁,开始进入大学读书,专业是体育教育,就是在那期间我成为了一名手球裁判。有一次比赛结束后老师问有没有兴趣当足球裁判,当时我是拒绝的,也就是说在19岁的时候都没想过这事,不过那个老师一直锲而不舍的劝说我去参加裁判培训班,我呢就一直婉拒。直到有一天,完全出于巧合路过了阿根廷足协总部,然后看到门上有一个告示:裁判培训班登记注册。真的是一个巧合,我都不知道AFA总部是在那里,瞄了一眼就走,但在拐角的路口等红绿灯时我在想,老师说了那么久,要不去试试?反正就50米,我就看看。可以说那个红灯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问:在很多国家,即使是顶级裁判都不一定是 *** 的,很多人周中都还有另外的工作,那么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名裁判在两场比赛之间应该做些什么呢?
答:说实话,任何一个裁判在到达执法生涯巅峰后都很难有时间去从事另外一项工作,以我的经历来看,在周中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健身房训练,还有就是学习英语(想要执法FIFA旗下的国际比赛你必须学英语),游泳……在我脑子里24小时想的都是和裁判相关的事情,这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
问:一开始当裁判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断定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执法南美解放者杯决赛或者说世界杯开闭幕式的那种大场面比赛,但总有一些雄心壮志早就存在心中吧?
答:20岁的时候我问自己应该怎么看待裁判这份事业,答案很快就得出了:执法一届世界杯,那是我最终极的目标,我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其实2002年韩日世界杯到时候我就有机会去执法,但最终却没能入选。于是我开始思考并且问自己,“我想去世界杯,但直到现在我都没想过世界杯是什么样子,如果我去了应该干嘛?”所以那之后的4年我一直在审视自己,以世界杯决赛裁判的水准去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有时候不只是个人实力的问题,还有政治因素,还有你所在国家的表现甚至还需要运气。当然你还得面对很多顶级同行的竞争,而我只能做好自己的那部分。
问:有意思的是你曾经说过自己执法生涯最美好的回忆不是世界杯决赛而是揭幕战,为什么呢?
答:嗯……那场比赛,怎么说呢,让我非常开心。从个人情绪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我最喜欢的比赛。在揭幕战之前通常都有两三个裁判组进行竞争,最后官方说我们组是最棒的,比其他人要好一点。所以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很激动很开心的,一下子我的脑海就展开了纪录片式的回忆——《埃利松多执法的22年裁判生涯》,你知道吗?一下子情绪完全上来了,所以成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比赛。
问: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球员的身体条件,所以比赛节奏比以往要快得多,至少在部分国家是这样的。这是否也意味着对裁判的要求也相对应提高了?体能要求增加,最快节奏比赛里瞬间发生事情的判断等等。
答:我刚开始当裁判时的足坛跟现在比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当今足球速度更快更具动态。所以对于黑衣法官们来说每天除了体能训练还要加入裁判的技战术相关培训。每一天都要,就好比球员们在俱乐部那样。但就我所见,至少在南美很少有裁判能够做到,可以跟当下职业足坛完全接轨。
问:其实现在国与国之间,联赛和联赛比较风格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裁判来说也是不同的挑战吗?执法一场国际比赛、洲际间的俱乐部比赛和国内联赛又有什么不同呢?
答:当然不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足球规则是全球通行的,在哪都一样,这是大前提。你需要做的是在比赛开始后确定自己的执法尺度和策略。为什么呢?以阿甲联赛来说,比赛节奏在中场要明显加快,我们信奉得中场者得天下,所以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但如果在英格兰,整体节奏会快得多,球员们通常只有1-2次的触球,所以你得盯着那些快速直接的传球,这意味着要覆盖更大的跑动面积。裁判这个工作要求执法者要有迅速阅读比赛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得知道球是怎么运行的,有时候你也得跟着从这边禁区跑到球场另外一头,比赛是动态的,皮球转移的速度和节奏很快。再说回阿根廷联赛,裁判还得把焦点放在球员的情绪上,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中场人多,争夺激烈,一不小心就能爆发冲突。
问:我们再来谈一谈外部压力,英格兰队每次出去比赛裁判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所在,如果有球员被罚下,比如说98年的贝克汉姆还有之后的鲁尼,都会引发巨大争议。你呢,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答:哈哈哈,当然,2006年在德国嘛!
问:阿根廷国内看过类似的反应吗,把国家队输球的主要矛盾聚焦在裁判身上?
答:有一点点吧,但我们更侧重自我惩罚,责怪自己。比如说阿根廷在世界杯被淘汰,大家会说,“我们踢的稀烂,这支国家队简直一无是处……”然后过了一阵子我们会把焦点进行转移,“这教练不行,不能再带了,做啥啥错,还有足协的头头脑脑,一样差劲!”
问:其实不管是骂裁判还是骂教练或者骂足协都不太好是吗?
答:一点都不好,这种态度都有问题,很不健康。
问:好吧,让我们来说说重头戏,回到2006年世界杯,当你在决赛中从口袋掏出红牌把齐达内罚下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肯定知道这个处罚带来的巨大影响。
答:你知道吗?当时我脑子里还真的什么都没想,我执法过太多比赛了,每次都是尽量做到更好的决定。为什么?就像球员完成进球然后大肆庆祝一样,当一名裁判在场上做出重要判罚,那就是我们的进球时刻。对于裁判来说每次按照规则做出准确的判罚都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每一次决定都是独立的,跟哪位球员、什么比赛无关。可以是一场国内联赛,也可以是一场国际比赛,甚至是一场你家隔壁一场地区联赛的较量,重要的事情是你要做出正确的决定,让比赛变得更好,这就好比前锋想要进更多球一样。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其实没啥。当然,比赛结束后我意识到经过媒体一传播,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判罚。但是对现在的我来说,给齐达内红牌,给鲁尼红牌,或者是在捷克VS加纳的比赛中给乌伊法鲁西红牌,乃至于阿甲联赛的哪张红牌,这些都是一样的,没啥区别,都是针对我看到的场上形势做出的相对应判断。
问:毫无疑问,那个红牌是一次正确的处罚,不过事后关于第四官员在那次判罚中的角色也引发了很多讨论。2006年的时候你是在耳机里听到四官的提示吗?
答:(埃利松多起身在走廊里踱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4年前)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耳机完成,马特拉齐倒地的时候皮球已经到了场地另一边,所以我离事发地点也很远。当时我吹了一个手球,然后是任意球,于是攻防双方完成了转换,皮球来到了马特拉齐躺着的这边半场,但却是在另一侧,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他倒在地上的。我等了等看他是否会起来,结果他就躺在那里……一直躺着……始终不站起来,所以我吹停了比赛。当时我离他大概25-30米远,所以我之一时间通过耳机问助理裁判达里奥-加西亚,“达里奥,你看到什么了吗,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躺在了地上?”
(图中四名裁判依次是达里奥、坎塔莱霍、埃利松多和鲁道夫)
他跟我说:“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他躺在草坪上但没看到发生了什么。”
然后我问那边半场在另一端的助理裁判鲁道夫,他离的太远,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他跟我说:“我也是啥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开始思考,一肚子的疑问,很显然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但如果没人看到的话……这个时候路易斯-梅迪纳-坎塔莱霍(第四官员)的声音出现了,他说,“奥拉西奥!奥拉西奥!我看到了!齐达内用头重重的顶在了马特拉齐胸口!”
当我了解情况后态势就很明显了,齐达内难逃其责。于是我走向了事发地点,马特拉齐还在那里,坎塔莱霍已经告诉我他看到的一切,而这些足以让齐达内被驱逐出场。之后我问四官:“他为什么要用头去顶马特拉齐?”意思是他有没有看到蓝队23号之前到底做了什么,坎塔莱霍回答说:“没有,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只是看到了那次顶人。”当我到了事发地点时还意识到其实球员们也是懵的,只有布冯和加图索知道点什么,他们一直在向边裁施压,其他人跟我一样啥都没看到。之前整个球场都充满了各种噪音,突然之间就安静下来,大家脑子里也有着同样的疑问:“这到底是怎么了?那个球员为什么躺在地上?”身处其中的我在思考,“应该怎么干净利落的做出判罚呢?当时齐达内已经彻底冷静下来然后站在那里。”
对我来说不能简单的直接掏出红牌把人罚下,所有球员和观众都知道当时主裁判在另一个半场其实什么都没看到。于是我走向了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助理裁判达里奥,虽然我知道他其实什么也没看见,为什么呢?因为这会让事情变得合理起来,当一名主裁判走到场边询问边裁肯定是因为边裁知道什么,然后帮他做出相对应的判罚。所以我径直走向了达里奥,然后告诉他:“集中注意力!”这话同样也是对我自己说的,提醒我俩比赛还有10分钟,要全神贯注。再然后我转身走向齐达内,果断地向他出示红牌。
问:所以哪怕达里奥并不是那个告诉你真相的那个助手……
答:是的,他什么都没说,不能空口说瞎话啊!当我意识到自己得掏牌的时候我就在想,“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这个事关比赛胜负的判罚变得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呢?”然后我就告诉自己,如果助理裁判叫你过去,那么大家就都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然后你的助手告诉你了,是有一点伪装的成分在里面,但它包涵了真相。
问:从06年到现在大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坎塔莱霍到底是自己看到了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还是通过电视直播或者回放看到的?
答:比赛之中任何时候,第四官员都是站在中线边端附近,真正看了比赛录像的是法国队主教练多梅内克,是最开始产生疑问的人搞错了。我再来解释一下,世界杯的比赛,在两个替补席中间会有一个像电视一样的监视器,就在离场边不远的地方,如果第四官员要看的话他得走10米路过去然后再回来。如果坎塔莱霍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很容易被发现,但职责要求他必须始终站在场边不能离开。当我跟四官说话的时候其实是问他在比赛进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他就站在场边回答我说,“我看到了,看到了齐达内头顶对方,”比赛之后我再次跟他确认到底是自己亲眼所见还是通过监视器看的回放,他告诉我:“我自己看到的,没看监视器。”
(井中月)
今天的《尖峰时刻之经典回顾》为大家带来的是2006年世界杯半决赛—德国vs意大利,这场比赛90分钟内双方0-0战平,到了加时赛两队在体能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采取保守的打法,战斗到了最后。尽管结果上一方欢喜、一方忧愁,但是对于当时观看这场比赛的球迷来说,无疑是一场经典之战。
时间回到06年的这场半决赛,德国战车在经历02年决赛的失败后卷土重来,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半决赛,而反观意大利的晋级过程较为惊险,赛前普遍认为具有东道主优势的德国无疑是更热门的一方,但比赛哨响后,意大利没有依靠他们擅长的防守而选择更为保守的打法,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尽管90分钟内没有进球出现,但比赛里蕴含的技战术和精彩程度并没有因为缺少进球而有所降低,一切都非常出彩。
双方首发阵容↓
开场镜头扫过卡纳瓦罗、里皮等人,这些人在退役之后都纷纷涉足了中国足坛。
德国队这边这边则是给到了巴拉克以及还是助教的勒夫和主帅克林斯曼↓
【①-身体对抗&技战术的对决】
双方开场拼抢激烈程度相当之高,在比赛的第4分钟,意大利获得一次前场任意球机会,托蒂直接主罚任意球直奔球门左上角,莱曼脚下速率相当之快将球没收。
1分钟过后,莱曼后场开球险酿大错,托蒂的“堵枪眼”式拼抢为意大利争抢下来一次进攻机会但并没有利用好。随后两位中场传奇大师之间来了一回正面较量,巴拉克用灵巧的假动作骗过皮尔洛之后制造了一次犯规。
来到第15分钟,德国左路拉姆一次右脚斜传精准找到克洛泽,克洛泽右腿一摆,马特拉齐在一刹那之间反应略钝。不过卡纳瓦罗迅速追过去补位,大脚将球解围!这一下充分体现了卡纳瓦罗出色的补防意识。
紧跟着是德国的边线球机会,弗雷德里希边线球掷出后找到巴拉克,巴拉克一个摆脱后杀入禁区再次与皮尔洛对话,皮尔洛在禁区里有一次疑似手球的动作,巴拉克向裁判示意要点球,但裁判不为所动↓
在被德国压了一段时间之后,托蒂一脚精准的直传球,立刻找到跑位跟上的罗马队友佩罗塔,眼看佩罗塔有潜在的单刀机会,莱曼的出击立刻化解了险情。
经过了一阵对抗期后,双方逐步开始采取对对手的试探型踢法,比赛也在一段时间里趋于平淡。不过来到第27分钟,当年已经33岁的施耐德开始在攻守两端“抢戏”,他先是一次滑铲放倒马特拉齐,随后是在比赛第33分钟里接到克洛泽的前场分球,获得黄金机会的施耐德,最后一脚的爆射稍稍高出横梁...
第36分钟,克洛泽在左路送出精妙斜传,但施耐德再次尝试包抄但没停好球,错失机会。2分钟之后,在这届世界杯上发挥高光的格罗索,来到前场右路接到马特拉齐的斜长传,漂亮的停球后走底线穿裆过掉巴拉克,并造成了巴拉克最后一下的绊人犯规。当然,意大利也没有利用好这个任意球机会...
随后上半场的剧情就没有出现 *** 了,两队带着0-0的比分进入到下半场的争斗中!
【②-加强攻势未见效 加时决战已注定】
下半场比赛两队都加强攻势,第49分钟克洛泽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获得了一次单挑门将的机会,但是在卡纳瓦罗和加图索的双重逼抢下他失去了平衡,皮球最终也被布冯解围。
同样在第49分钟,格罗索也在禁区里制造杀机,莱曼的及时出击也化解了德国队这次危机。
比赛在第57分钟时,镜头给到了场边热身中的皮耶罗。
来到第63分钟,右路施耐德分球做到禁区,波多尔斯基调整后转身左脚抽被布冯扑出,跟进的弗雷德里希补射将球打高。这下进攻也令克林斯曼在场边无奈对水瓶泄气,此时甚至都能听见克林斯曼心中的独白:“这球换lz十多年前就有了...”↓
看攻势只打雷不下雨,克林斯曼和里皮先后在比赛第73分钟和第74分钟调兵遣将,德国队换上“小猪”施魏因斯泰格,意大利则是换上了“小提琴手”吉拉迪诺↓
第78分钟,皮尔洛发动起的进攻,通过与队友之间的来回传倒,由自己外围射起一脚百步穿杨,略慢的球速也被莱曼在门前轻松抱住。
第83分钟,卡纳瓦罗在后场禁区附近处争顶放倒对手送给了德国人一次任意球机会,但巴拉克的任意球发力稍猛了一些偏出右侧底线。1分钟过后,意大利反攻中卡莫拉内西外脚背一撩将球送入禁区,莱曼出击将球托出,不过因为失去重心而压倒了佩罗塔,佩罗塔也很快缓过来重新投入比赛中。
【③-里皮:该把我的意大利炮拉出来了!】
到了加时赛,两队都非常疲惫,尤其是意大利,因为长时间的压制和大面积的防守更是消耗体能,加时赛开始前,半数意大利球员瘫坐在地上接受队医的放松理疗。而更加年轻的德国队情况稍好,在多数人为意大利忧心的时候,里皮做出了大胆的“搏命式”换人,亚昆塔的替补登场让当下的意大利变阵为三前锋,这样的举动无疑证明了意大利求胜的决心,也迫使克林斯曼必须要保证自己有进攻质量的同时,还得提防住意大利人的疯狂进攻。
加时赛开始后,果真是意大利先发威,“小提琴手”吉拉迪诺底线突破,一个拉球姿势晃开巴拉克,用左脚低射,被门柱君拒之门外!
进攻不停,门框不止!皮尔洛开出的右侧角球到禁区被德国球员解围后,赞布罗塔外围右侧一记右脚远射,再次击中横梁!连续两次的门框大法,让德国球迷的心一下子吊到嗓子眼儿了...
意大利人的疯狂进攻仍在继续,不过似乎是受到了体能影响,皮尔洛在比赛第102分钟的一脚远射变成了“冲天炮”,向看台飞去...
1分钟之后,亚昆塔在与巴拉克的一次拼抢中倒地,比赛出现暂停...与此同时,里皮派上手中的最后一张底牌皮耶罗。很快地,双方来到了加时赛的下半场!
进入到加时赛下半场的刚开始阶段,德国逐渐将阵型压上,并在比赛第111分钟创造出一次机会。凯尔前场中路位置斜传到禁区左侧,波多尔斯基左脚一记爆射被布冯拍出!4分钟后,奥东科尔禁区外的右脚远射尝试也以偏出告终。
正当德国球迷认为德国进攻要有所起势之时,那个人在118分钟出现了...
意大利的前场进攻,皮尔洛接到右路分球后左脚外围突施冷箭,莱曼飞身扑出皮球,意大利获得了一次右侧角球!
角球开往禁区中路后经过摆渡落到弧顶处皮尔洛脚下,皮尔洛禁区插眼,精准找到落位下来的格罗索,格罗索左脚旋风抽!洞穿了莱曼把守的大门!疯狂庆祝不仅仅只有这位“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格罗索,还有他意大利的战友们!意大利1-0领先德国!
距离比赛时间不到2分钟的时间,比分落后的德国人只能放手一搏,奥东科尔右路一路加速冲送出传中被格罗索解围,随后巴拉克得球起脚就射,但准星不足,皮球直奔左侧角旗杆飞去...
时间所剩无几,正当德国人在自家球迷面前急于扳平比分的时刻,波多尔斯基在前场的停球稍大,给了卡纳瓦罗一次上抢断球的机会。吉拉迪诺前场得球后逐步推进,脚下一做,皮耶罗禁区左侧单刀赴会莱曼,右脚一摆!大局已定!意大利2-0德国!
皮耶罗的进球,也让这场比赛突然失去了悬念,也很快在裁判的一声哨响下结束了!借用***解说刘建宏老师当时的解说词:“意大利人可以去柏林了!”
但相对应的,恐怕就是当时镜头所给到的那位哭泣着的德国女球迷和巴拉克...
需要提到的是巴拉克,2002年世界杯决赛因累积黄牌缺席,2010年因伤无缘出征南非,2006年世界杯三、四名决赛未登场,这场与德国的半决赛,成了巴拉克世界杯的最后一战...
【结语】
相信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德国在三、四名决赛与葡萄牙展开对攻大战最终以3-2赢下比赛,卡恩也迎来了自己在世界杯上的谢幕表演。意大利则是在决赛与法国鏖战120分钟后在点球大战里凭比数胜出,捧得2006年的大力神杯!
首段也说过,这场比赛进球不多,但每一帧都值得铭记,无论从技战术还是双方拼抢激烈程度来看,这样的较量无疑是经典战役。
意大利足坛史上,或许比格罗索优秀的左后卫大有人在,例如法切蒂、卡布里迪、马尔蒂尼等...而黄健翔老师口中的“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格罗索,在继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最后关头制造关键点球之后,继续在这场与德国的半决赛加时赛下半场里用进球拯救意大利,让“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将这个梗在中国完全传开,到现在还经久不衰。
当然在此之后,德国与意大利还有过几度交锋,但相信这场06年的世界杯半决赛,足以令一些年纪偏大的球迷回忆起当时的这场比赛,还有他们的青春...
(小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