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重心控制球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3、“照着来球收小臂”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
8、击球时必须放松
9、协调用力是基础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12、用力 *** 是技巧
13、鞭打式发力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
20、四分之一定律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
具体分析: 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发力,不是单纯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体部位的动作集中发力击球,表现出来就是身体的重心控制有用身体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
的感觉,有用自己身体重心压住来球并送出的感觉。反冲时,也要用重心来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动作,没有用重心来调节弧线,经常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不高。提前判断来球
的落点及旋转,晚了就来不及做动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击球,另外动作不要大,因为如果来球旋转稍强的话,落台后弹起来很快,不好找点。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础力量的
产生的问题,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左脚稍前,
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
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马林、刘国政抢冲凶的时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况也会自
然地被避免。
3、“照着来球收小臂”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尽量迎前往前扫,它自己不能往前了会自己回来,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没劲了。
4、业余横板横板的反手没有想象的那样好 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以至于敌不过直板的推挡。
还有,我觉得很多横板战位离台过近,影响了正、反手的转换。其实也是由于站位远了反手的问题。所以练好反手是打好横板的关键,而肘的控制相当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横
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动加力抢先加力。
5、为"身前击球"而做引拍身前击球是指在身体的重心--肚脐前方击球后。
6、练习基本功球时,一定要有节奏对方过来的球,回击时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击,双方才能有节奏的练下去,而且不累,这样才能提高手感。
7、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身体重心一定要低,这样打球才稳。反手位侧身时,身体更要低,才能打的准。但注意要活用,当中近台拉前冲时重心不要压得太低,否则导致引拍太低,
拉球压不住弧线,易出界。
8、击球时必须放松击球时,手臂必须放松,有用腰转动打球的感觉。 打球要有击打(快攻)的感觉,不是摩擦。要主动去击打球,不要被动的让球来顶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
不要紧张,否则看起来是直着腰板打球。其实,整个打球过程中,只有击球的瞬间是紧张的。
9、协调用力是基础 ——腿、跨、手必须同时同方向动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导 ——腿、腰、手都必须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调节
11、用力支点是关键 ——近网球瞬间支点在腕关节,近台球瞬间支点在肘关节,离台球瞬间支点在持拍手一侧的髋关节!
12、用力 *** 是技巧 ——根据来球和自己的战术目的,可以采取加力,借力、合力、摩擦、弹击等不同 ***
13、鞭打式发力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 *** 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
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
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
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
一个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
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
14、多体会“打”和“磨”的比例撞击球过多。可能当你前冲不冲时你会以为多向前撞击球即可弥补速度,这有点饮鸩止渴,其实撞击球过多易造成弧线不好,失误多;且因旋转
不强,也使拉出的球前冲不强,特别是在近台以外。摩擦过多会导致球速满,力量小。
15、拉球时要先预判根据旋转拉球拉球时不视来球旋转,就一种动作。有很多老球痞认为只要手感好啥球都可一样拉------当然不是说上下旋的区别,而是同种性质的旋转可不大
考虑强弱。诚然,如果手感好时很多上诉情况都能上台,但这样拉过去的球质量显然要打折,并且大多数业余球手不可能象那帮老球痞那样一天到晚的泡在球馆里,要养成
“盯球”意识,平常多留心来球旋转,比赛时就成习惯了
16、反手拨是横牌反手技术的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攻、拉、弹、挑等就容易了,横拍要练好反手必须先练好拨。
17、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和 很薄的撞!!!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自是YE(软球板好吃球),这是发挥更佳手感靠自身发力的器材
秘籍,你可以感觉到马琳是用全身的力量把球吃进球拍然后甩出去!(当然这个过程太快了)狠不得一板把球打破的架势。 秘籍二:来自炉火纯青的动力定型——“蹬腿转腰”。
秘籍三:拍面触球是内弧线轨迹,保证球拍与球的入射角很小,几乎只有5--10度!!这也是胶皮海面能吃住球的重要原因,很薄的磨擦,我教队员的时候形容为:很薄的撞!!!
而不是很厚的撞,我们都知道:很薄的撞是摩擦、是弧圈球,很厚的撞是击打是攻球!!!当然,这个很薄的撞是靠”蹬腿转腰“来完成的,此时的手臂并没有收,而是自然伸直
和身体的运动轨迹是一体的!!!但也就是在’很薄的撞”的同时大幅度往前转腰,身体重心移到左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琳的身体前倾的很厉害,这样是为了发挥肩引带大臂
的作用,也就是用身体的力量把手臂抡出去,这样就有了:“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最后由前臂手腕作微调!!!这个过程当然是瞬间的。此秘籍的分量
为35%,但这个秘籍的感觉不太容易获得,因为要非常快才能产生,我给学生讲的是时候用“0。01秒”来形容。不知你能否理解?!射入角很小,很薄的撞,球拍像和案子平行。
好处是球很爆,不惧下旋。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球的旋转高度落点位置以及你的战术意图来确定你的击球拍形和角度。秘籍四:立腰或收紧腰,右脚尖朝右,而不是右后
方,膝盖稍内扣(这样可以蹦住转腰的力量)手臂固定拍型,在膝盖的上方吃住球,我给学生讲解的时候形象的理解为:“包膝盖”摩擦,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弧型轨迹,你不
妨试试!!如果要发大力,或冲中台,就要再加上肩的动作。关节就要适当打开,这样肩也是一个旋转的支点。再说就又会让人觉得复杂,不过我的感觉就是加大动作只是让开
一些,不要想太多。还是要以肘为轴,要不然就没有鞭打了。没有鞭打的弧圈球,就是费力、大动作、没有效率而且又不转的弧圈球。如果能做到肩、肘、手腕三个关节陆续一
气呵成的收甩,那你的正手就自然很暴了。
18、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球拍在发球时松些好,灵活!而且有转动,手腕转动方向的平面与胳膊的直线垂直,击球后,要稍微"颠一下"身体,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时回到标准准备
动作。为了“颠一下”身体,击球瞬间脚后跟要抬起来。打球要有4个意识:盯球判断来球,移动脚步,击球,还原。
19、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越用力时,挥拍越要下压,而不能上托,越要压住球,前倾的要比发力小时多点。攻球时手腕要有点弧线,这样球速要快一些。
20、四分之一定律开始练习正手攻球,要牢记个1/4,一是,手臂挥拍的轨迹是1/4园,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挥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圆弧--陆教练在球案
上以端线为直径,中线与端线的交点为圆心,划一园弧,右半边的弧线就是手臂挥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对墙,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准备动作,以腰部高度划1横线,眉毛高度
为更高点,划一圆弧,这是前面的投影。正手攻球,执拍右手拇指压拍,食指放松,中指顶拍,在划1/4圆弧过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圆弧的微调动作,击球上部1/4圆弧;同时
前臂也要有1/4圆弧的旋转。
21、拉加转球时要“双腿”下蹲下蹲时,先碎步侧身让开球的路子,然后“双腿”下蹲,而不是 “1腿弓,1腿蹬”,是身体稍微一侧,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脚
移到左脚时,右脚蹬地不要使身体有窜高的动作,应该感觉重心是平行移动。球拍要沿着球的下降轨迹引拍,当球下降到合适位置,再向上拉,这样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转
弧圈动作要领:调整位置侧身;双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发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调整步法和击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乒乓球运动员马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02.19
身高:174cm 体重:75kg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辽宁沈阳
项目:乒乓球
打球经历:7岁开始打球,13岁进汕头乒乓球学校训练,1994年2月进国家二队,1996年进国家一队。
世界排名: 第二
技术特点:右手直握球拍,正手极具杀伤力的暴冲弧圈结合直拍横打,器材配置为底板:YASAKA YEO 正手套胶:红双喜 天极2 反手套胶:蝴蝶 大巴。
习惯动作:旋转球拍,用球拍当扇子扇风。
出生地点:沈阳
出生体重:8斤2两
家庭成员:父母
启蒙教练:杨沈立
现在的教练:刘国梁、吴敬平
最喜欢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最喜欢的食物:刺身、烤肉、海鲜、山楂
最喜欢的颜色:天蓝色
最喜欢的国家:中国
最喜欢的地方:沈阳
最难忘的人:父母
最难过的事:比赛输球
最遗憾的事:世锦赛没拿到冠军
更高兴的事:比赛胜利
最害怕的事:听到各种不好的消息
小时候喜欢的娱乐方式:弹玻璃球、拍pia唧(一种印有剧集或卡通人物的方形或圆形的翻纸牌游戏,在北方也叫拍画片、拍方宝)
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电动火车、手枪
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郊游、喜欢去大自然
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除了乒乓球):足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刘国梁、乔丹
最喜欢的一句话:永不放弃
称号:世界杯先生、拼命三郎
国内荣誉:
1997 全运会男团冠军
1998 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代表八一队),全国锦标赛团体、混双冠军
1998 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冠军(代表八一队),全国锦标赛团体、混双冠军
国际荣誉:
1996 亚洲杯男单冠军
亚洲锦标赛混双冠军
1997 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
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
1998 亚洲锦标赛男双及男团冠军
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冠军
1999 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
法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男团冠军
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与张莹莹)冠军,男单亚军,男团亚军
2000年第21届世界杯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改大球后所夺取的之一个世界冠军);
2001年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季军,男双、混双八强;九运会男单、男双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亚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
2002年美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波兰、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荷兰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季军、混双季军;
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与王楠)冠军、男双(与秦志戬)季军,男单八强,韩国、中国、丹麦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第24届世界杯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在11分赛制下夺取的之一个男单世界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希腊公开赛男双冠军,新加坡公开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无锡站男单、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双(与陈玘)冠军,男单十六强;第25届世界杯男单冠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男双亚军,第48届世乒赛男单亚军,男双季军(与陈玘),世界杯男单季军;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亚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第27届世界杯男单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混双(与王楠)冠军,男双(与陈杞)亚军,男单亚军;
2007年49届世乒赛男双(与陈玘)冠军,男单亚军,混双(与王楠)亚军,世界杯男单八强,第5届世界杯男团冠军;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王皓),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亚军,中国公开赛男单冠军,法国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子单打冠军,男双亚军(与王皓)。
2008年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冠军。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日本站 男单冠军,团体冠军.韩国公开赛亚军,男双亚军(与马龙),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团冠军、男单冠军。
2008年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男双冠军(与王励勤)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获得了四届世界杯冠军的选手,也是世界上之一个蝉联世界杯男单冠军的人。被誉为世界杯先生。他是全世界获得乒乓球奥运冠军最多的男运动员,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集奥运会乒乓球男单、男双、男团三项冠军于一身的选手。在第29届奥运会结束后,他获得了15个世界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获得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
马琳和张一的幸福爱情:
体坛经历:马琳,7岁开始打球,13岁进专业队,1994年2月进国家二队,1996年进国家一队。他是世界上之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四届世界杯冠军的选手,也是世界上之一个蝉联世界杯男单冠军的人。被誉为“世界杯先生”。在29届夏季奥运会结束后,他获得了15个世界冠军,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获得世界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
孔令辉与马苏的爱情时常见诸报端,王励勤与赵薇的绯闻也常常被媒体翻炒,看到队友的爱情被这样大肆的渲染,马琳退却了,他对自己的爱情采取了“低调、低调、再低调”的态度,以至于已经做好在奥运之后迎娶新娘的马琳却没有让观众知道新娘是谁。在马琳紧张打比赛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分享一下他甜美而神秘的爱情吧。
朋友介绍开始恋爱
马琳的女朋友叫张一,一个漂亮的女演员。张一14岁考入 *** 前进话剧团,之后入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学习期间先后接拍了《绝对计划》、《好想好想谈恋爱》、《天字一号》、《血色玫瑰》、《我们复婚吧》等电视剧。在上学期间曾经与范冰冰和林心如一起竞逐《还珠格格》的角色。张一比较忌讳别人提起她是马琳的女友,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全部是靠自己闯出来的,而不是因为自己是马琳的女朋友。
张一与马琳的相恋要追溯到2004年。有一次,她与另外一个演员被中国乒乓球队的朋友叫去吃饭,席间经过朋友介绍,她与马琳认识了。不知道朋友是不是有意要两个人相亲,反正两人当时对彼此的感觉很好,又正好同是沈阳的老家,所以聊起来特别投缘。马琳后来很感谢朋友的那顿饭,因为这顿饭让他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中间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折,似乎是一见钟情的马琳和张一不久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2005年,马琳带张一回沈阳与父母见面,母亲对张一的印象是,人长得大方漂亮、很有礼貌。张一也把马琳带回家给父母看了一下,张一父母对这个用智慧打球的世界冠军印象相当好。就这样,两家根本没别的意见就把未来的儿媳妇和女婿都定下来了。
一个玩具让两人的爱更深
由于工作关系,张一与马琳聚少离多,不过两人互相用行动支持对方的事业,以此增进彼此的感情。
刚开始,马琳并不太赞同张一拍戏,一个是觉得这样不太稳定,另外也是怕张一辛苦。但是后来看到张一的戏一部接一部,成绩也慢慢地有了很大的进步,马琳也就开始慢慢地对张一比较放心了。
而张一对于世界冠军的支持则是从一而终。在2006年“直通不莱梅”世乒赛国乒男队选拔赛中,马琳的状态很不好,遭遇四连败。他心情十分沮丧,躲在宿舍里不吃不喝。这时,张一成了调整马琳状态的关键砝码。张一知道马琳状态不佳后,特意去饭店订了鱼翅、燕窝等营养品,然后看着他一口一口吃完。临走前,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送给了马琳一个玩具——一个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屈能伸,变换各种造型的棍儿。
马琳手里拿着这个棍儿,不停摆弄了一下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马琳突然有了状态,“见谁杀谁,眼睛充满着锐气”,硬把自己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最终拿到了通行证。而张一对待情感的智慧做法,也让心思细腻的马琳深深感动。从这以后,马琳对于张一的爱更深了。
生活中马琳是张一的小绵羊
别看在赛场上杀气腾腾,在生活中,马琳却完全不一样。张一幸福地称马琳是自己可爱的小绵羊。
张一说,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比如什么东西放哪里啊,DVD怎么开啊,马琳都要请示过张一才知道。张一每次外出拍戏,总要在拍戏之前抽空把家里的水电费、车牌费等交完了才能出门,这些事情她从来都不让马琳去做。有一次马琳打 *** 过来问张一说:”亲爱的,我要洗澡,水龙头怎么开啊。”张一幸福的说,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撒娇的成分在,不过马琳确实是一个只专注打球的男人,在生活中就是自己的一只小绵羊,但是却喜欢一直这样照顾他一辈子。
专心打完比赛再结婚
对于两个人的未来,张一很懂事地说,结婚怎么也要等马琳好好地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完再说,比赛永远是他们两个人的头等大事。而马琳也想在自家门口拿奥运金牌把新娘娶进门
马林,1962年7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
马林(1962年7月28日),大连人,出生于黑龙江,是中国已经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和现任主教练,曾经是中国国家队主力前锋;现任辽宁宏运足球俱乐部主教练。
生于1962年的马林身高1米76,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的亚洲之一中锋。1987年为中国队首次冲入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立下汗马功劳。1987年为中国队首次冲入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立下汗马功劳。1989年,在他所参加的国际比赛共打入14个入球。在当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中,他独中5球,成为中国队的头号射手。1990年2月,被亚足联授予“金靴奖”。
马琳,1980年2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4岁(1994年)入选国家队。右手直拍反胶打法。马琳是男队新秀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在国内及国际大赛中已颇有作为,特别是在诸多国内比赛中多次战胜男队的世界一流选手。 儒雅潇洒的马琳是直板反胶打法的代表人物,他的速度与爆发力,拚抢意识与上手的能力都居世界一流,他的中台相持能力加上直板横打技术也相当出色。45届世乒赛在男子单打角逐中马琳超水平发挥,连胜萨姆索诺夫、金泽洙、瓦尔德内尔等超一流选手,一跃成为世界级”球员,登上了男单亚军领奖台。
马琳简历 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八一工商银行乒乓球俱乐部选手。 出生日期1980年2月19日 籍贯沈阳 属相猴 原省市队汕头 身高1.74m 体重65公斤 打法右手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 底板yasaka 胶皮正手999胶皮、红双喜海绵,反手yasaka套胶 经历7岁开始打球,13岁进专业队 性格和生人在一起内向,和熟人在一起外向 爱好听音乐、看书、聊天 喜欢的其它运动项目足球 最崇拜的人没有,但很欣赏乔丹、古力特 喜欢的食物海鲜、火锅 喜欢的颜色黑色、天蓝色 喜欢的杂志文友、知音 喜欢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喜欢的名言爱拚才会赢 最难忘的比赛1996年亚洲杯男子单打决赛胜王励勤,夺得自己之一个国际比赛冠军。
姓名:马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0.02.19
身高:174cm 体重:75kg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辽宁沈阳
项目:乒乓球
打球经历:7岁开始打球,13岁进专业队,1994年2月进国家二队,1996年进国家一队。
世界排名:第二(2008年4月)
技术特点:右手直握球拍,正手极具杀伤力的暴冲弧圈结合直拍横打,器材配置为底板:YASAKA马琳碳 正手套胶:红双喜 天极2 反手套胶:蝴蝶 大巴。
习惯动作:旋转球拍,用球拍当扇子扇风。
出生地点:沈阳
出生体重:8斤2两
家庭成员:父母
启蒙教练:杨沈立
现在的教练:刘国梁、吴敬平
最喜欢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最喜欢的食物:刺身、烤肉、海鲜、山楂
最喜欢的颜色:天蓝色
最喜欢的国家:中国
最喜欢的地方:沈阳
最难忘的人:父母
最难过的事:比赛输球
最遗憾的事:世锦赛没拿到冠军
更高兴的事:比赛胜利
最害怕的事:听到各种不好的消息
小时候喜欢的娱乐方式:弹玻璃球、拍pia唧(一种印有剧集或卡通人物的方形或圆形的翻纸牌游戏,在北方也叫拍画片、拍方宝)
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电动火车、手枪
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郊游、喜欢去大自然
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除了乒乓球):足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刘国梁、乔丹
最喜欢的一句话: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