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性格外向甚至张扬,自信中又带着些霸气。在世界杯决赛的舞台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其实技术水平几乎没有多少差距,战术上又都是一个教练也不存在相生相克。这个时候,精神状态就很重要,张继科的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超级丹倒是很像,在僵持局面技术水平能不能完全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就要看运动员的场上心理状态了。外向型的选手很容易激发状态,超常发挥,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对方的发挥,也就是通常说的气势上压倒了对方。好了,就先说到这里,欢迎讨论。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队长马龙在这一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可以说非常的完美,虽然马龙在最后的决赛输给了自己的队友樊振东,但是马龙在半决赛的时候却击败了日本天才张本智和。张本智和在上一届世界杯上曾经击败过马龙,但是马龙在这一届世界杯上却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最终完成了大逆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马龙依然拥有着不俗的竞技状态。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马龙现在对于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更大的作用就是带领年轻一代积累大赛经验,并且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在东京奥运会上成功捧杯。
马龙巅峰时期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缺点的球员。因为马龙在自己巅峰时期,无论是在技术动作以及心理状态方面都达到了非常稳定的水准。也因此马龙成为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队长。不过马龙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状态不稳以及伤病的情况。然而我们也看到马龙却不断的积极训练,克服了伤病带给自己的困扰,这也使得马龙能够成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最稳定的球员之一。
其实从这一届世界杯上就可以看出马龙已经成为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心骨式的人物。相信马龙能够在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成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核心领袖。当然我们也看到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樊振东这样的年轻球员的崛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强队。当然不可否认,现在马龙的状态并不如樊振东出色,然而我们也希望马龙能够将自己更多的经验传授给樊振东。
当然我们也希望马龙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末期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比赛,因为今年马龙和樊振东在世界杯上的决赛对决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这也让很多乒乓球迷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更新换代的工作确实进行的非常的顺利。
马龙1988年出生,5岁起开始学习乒乓球。从拿起球拍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这一生的不平凡。也从那时起开始了无休无止的训练,参加各种大小比赛,终于在15岁的时候入选了国家队。
人们说他天赋好,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天赋是靠努力锻炼出来的。
队内竞争激烈,教练是世界冠军,师兄是世界冠军,队友是世界冠军。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是冠军就算失败!为了心中的冠军,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训练和比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只有手中挥舞的乒乓球拍才懂,那个奋力拼搏的少年。
18岁,随国家队出征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获得之一个世界冠军。
2006不莱梅世乒赛,马龙拿到了自己的之一个团体世界冠军
年轻、天赋极佳,成为外界对马龙的评价。而只有马龙知道所谓的天赋不过是几万次球拍挥舞的累加罢了。不过是一个动作无数次的重复罢了。哪来的天赋,都是努力的代名词!
然而,马龙并不满足于一次团体冠军,世锦赛和奥运塞的大满贯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
然而,想要获得世界锦标赛单打冠军谈何容易。这一路充满崎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有很多次都想到放弃。
2007年19岁,之一次参加世乒赛单打,止步了16强;
2009年、2011年和2013年,都稳稳当当地进入了四强,但最终无缘决赛。
世乒赛连续三次无缘决赛,好像也成为了他的梦魇。
2014年的世界杯马龙再次失利,那次之后的马龙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外战输过,团体赛输过,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他尝试到了各种各样的输法。
马龙感觉到人生灰暗极了,曾无数次的质疑自己:
“我是不是不行了?”
“也许我就不是这个料”
“放弃吧,没用的”……
2007萨格勒布,第49届世乒赛,马龙不敌世界之一削球手朱世赫
2009日本横滨世乒赛,马龙不敌王皓,止步半决赛
2011荷兰鹿特丹,不敌王皓,止步世乒赛半决赛
2013法国巴黎,世乒赛半决赛,王皓打崩马龙
但是就算心理崩溃,心中还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坚持下去”…
在极度的煎熬中,马龙仍然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放弃的理由有千万条,但坚持的理由总有那么一条,就是不想输。
不想就这么认输。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下向上这一条路。
直到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马龙终于迎来了冠军的曙光,一直赢到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他终于在我28岁的时候拿到了大满贯。
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2017和2019年世乒赛上势如破竹,名声大噪,让全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马龙,看到了那个所向披靡的六边形战士!
2015苏州会展中心,马龙拿到之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
2016里约,马龙获得奥运会单打冠军,成为大满贯
2017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单打第二冠
2019匈牙利布达佩斯,马龙第三次拿到世乒赛单打冠军
与胜利相伴而来的是身体上的损伤。因为打球的动作习惯和常年的劳损,马龙的左膝盖会有些疼痛,一直在进行着理疗和康复训练。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因伤退赛了好几次,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时候又陷入了职业生涯最黑暗时刻。
2019年初,在2个月的时间里,4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
“伤病击垮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段日子,自媒体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对马龙看衰的标题。每次被伤病折磨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
对马龙来说,乒乓球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就好像一个武功盖世的高手,突然被废掉了武功一样,面对未知的未来,长时间不能触碰乒乓球,成为他无法言说的伤痛。
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马龙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直到2019年世乒赛,时隔8个月战胜伤病,终于获得了冠军。
2021年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马龙风采依旧,所向披靡,披荆斩棘,再次斩获奥运金牌。
当五星红旗因为马龙而冉冉升起,马龙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时,他在想什么?
这一刻所有人都在为他欢呼,而我觉得又特别陌生。这一刻他在想什么?也许没有人能体会的到。
人们尝尝看到一个冠军胜利时的荣光,为了他的成功而兴奋而喝彩。也许只有他回首过往,对曾经在黑暗中绝望中默默坚持的自己说一声:你值得,你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梦想,终不负曾经的遍体鳞伤!
马龙凭一己之力,带给国人无限的精神力量。
而这样正是 体育 的魅力所在, 体育 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信念与追求,是拼搏与进取,是一种永不放弃、永不气馁的超越精神。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并终将改变个人的命运。
国乒大神马龙的低谷时期对他来说是非常恐怖的,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每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都会有自己的低谷时期,这是每个运动员都必须要经历的时情,重要的是如何去走出这个低谷,一旦我们走出,那我们将会变得无比强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我们的国乒大神——马龙是如何度过低谷期的吧。
马龙的低谷期是14年的世界杯输给了张继科,全国锦标赛输给了小樊,而同一代的张继科和下一代的小凡似乎没有人可以匹敌。正是这一点让马龙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促使马龙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世界杯的失利让马龙意识到,他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战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打法。
万米跑步发泄自己:在那一段时间,他曾在超高温下跑万米发泄。“没教练也得跑啊,以前都是这样的”满头大汗的马龙在跑道上气喘吁吁的说着,所以不知疲倦的训练也是马龙度过自己低谷期的重要一环,这也促就了后来的马龙。
理想信念支撑自己:绝不放弃的理想与信念是支持着马龙一路走下来的动力。马龙曾说过:“我从没有想过放弃,因为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我告诉自己,只要还有机会,我就一定要坚持训练,重新回到赛场”。小编相信正是因为马龙对乒乓球的无比热爱,才能支撑着马龙一路走下来,才能有后面的“国乒大神——马龙”这一称号。
在小编看来,马龙度过自己低谷期的重要秘诀是他找到了正确的事,并且在这个正确的事上花足够的时间,完成他认为正确的事情,最终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信任与坚决的信念,造就了如今马龙的一切。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所讲的内容啦,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感觉更多是状态的问题,双方交战记录马龙是占优的。
北京时间10月26日晚,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2014男乒世界杯展开决赛的较量。张继科经过7局激战,以4-3(8-11、11-4、13-11、7-11、2-11、11-5、12-10)逆转队友马龙,夺得个人第2个世界杯冠军,这也是塑料球时代的首个男乒世界冠军。马龙获得银牌,东道主名将波尔收获季军。
奥运会乒乓球大满贯冠军马龙亮相节目《与世界说》,在演讲中他深情表示,乒乓球跟祖国早就融入自己的骨子里,而在互动环节中,当被问道谁是最伟大对手,马龙的答案是瓦尔德内尔,在马龙看来,老瓦给乒乓球运动带来艺术感。
马龙在演讲的最开始讲述了自己的乒乓球情结,以及有一场比赛激励自己埋下梦想,“我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世乒赛,当时自己已经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了,在男团决赛里中国对瑞典,在这之前中国男队一直处于低谷期,国乒在1989年和1993年两届决赛里都输给瑞典队,1991年连四强都没有打进去。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太露表情的人,但随着比赛进行双方比分一直胶着,看着赛场上中国队员,虽然有时会落后,却依然没有放弃的样子,我瞬间觉得我也要给中国队加油,一股子热血就这么涌上来,最终中国队赢了,时隔六年又夺得冠军,那场比赛也是中国队翻身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中国乒乓球队从此以后所向披靡。对我的意义,就是种下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出战赢得冠军,在这之后我拼命地训练,参加各种大小比赛,终于在我15岁的时候入选了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以后教练是世界冠军,师兄是世界冠军、队友是世界冠军、师弟也必然是世界冠军,在这种情况下,队里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为了那一个冠军,18岁我随国家队出征,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获得自己的之一个世界冠军,年轻、天赋极佳,这是外界当时对我的评价,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乒乓球是国球,作为国乒队员只能拿之一,拿第二都算输,所以每个人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在国乒队内,只有拿了大赛的单项冠军才可以被认可,所以我需要世锦赛单打冠军、奥运冠军来证明自己。”
虽然马龙现在是大满贯冠军,被誉为“六边形战士”,但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从2007年19岁的我之一次出征参加世乒赛单打,但我止步了16强,从2009年开始,之后的2011年、2013年我都稳稳当当地进入四强,但也都在最后一刻被挡在了决赛之外。按照当时刘国梁教练的说法,我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也成我梦魇。下一次世乒赛是2015年,我27岁,刘国梁教练27岁的时候已经拿了大满贯,满身荣誉正式退役,而我三大赛只在2016年拿了一个世界杯的冠军。”
“然而在2014年世界杯上,我又输了。那次之后,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但就算我心里崩溃,却还是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马龙的不放弃也换来梦想照进现实,“2015年世乒赛我一路打到了半决赛,又是半决赛,赛前我积极备战,教练也给我做了心理建设,他对我说,唯一能战胜你的就是你自己,还好这一次我赢了,一直赢到了决赛,一直赢到了2016年的奥运会,我终于在我28岁的时候拿到了自己的大满贯,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2017年、2019年的世乒赛上我都赢了。”
荣誉满身的马龙也要面对伤病的苦痛挣扎,他在节目中也透露了自己与伤病对抗的经历:“因为打球的动作习惯和常年的劳损,我左膝盖会有些疼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因伤退赛了好几次,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我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没碰过乒乓球,教练和医生带我见了许多的权威医生,中医针灸和西医的理疗尝试,那段时间我的膝盖都是青一块紫一块,就算是身体训练稍微一上量,我的膝盖就会肿胀和疼痛,到了2019年初,我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四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伤病击垮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段日子,自媒体上充斥了各类各样的看衰标题。每次被伤病折磨的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为什么要重新回到球场?”
马龙直言自己完全有理由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但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让自己选择坚持,“在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之后我也成了大满贯,在大多数选手看来28岁的我可以选择急流勇退。说真的当时我也犹豫过,然而正当我不知道目标在哪的时候,积累的伤病先爆发了。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那几个月里,偶尔可以练一次的我就特别开心。如果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在这次伤病中,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我太热爱乒乓球了,我怎么能不热爱?”
不得不提的是,马龙讲到饱受伤病折磨的时候,现场有女观众感动到眼中有了泪水,而马龙谈到对乒乓球的热爱时也是充满深情,他说道:“就像2019年世乒赛,时隔8个月的我战胜伤病终于获得冠军,赛后采访说出那句I am made in China一样,乒乓球跟祖国原来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终于实现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
“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队夺得了之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就为中国不断赢回荣誉、赢得尊重,70年代乒乓外交,乒乓球成为中国和外国的纽带,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发扬光大,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马龙的演讲结束后也赢得现场观众掌声,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马龙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是一一作答。对于谁是更好的对手,马龙的答案是:“我觉得应该是瓦尔德内尔,这位传奇名将不光是因为他一个人对抗了中国六七代运动员,也不单单是因为他取得他那个时代更好的成绩,更多的是我觉得他把这种乒乓球带来了艺术感,原来的乒乓球可能显得有一些枯燥,但是因为他的出现我觉得乒乓球带来了很多漂亮球,所以说才会让更多的人喜爱上乒乓球,就连中国队运动员很多也都把他当成偶像。”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现场女观众问马龙,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擅长乒乓球项目?马龙说道:“”我觉得确实是乒乓球成为国球,一直还是有非常先进的东西,70多年能够累积下来的一个成功的经验,一直传承下来。我觉得作为我们这一代运动员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可能从我们打球的时候就已经累积了非常多的经验,可能比相对外国选手来说不用走太多弯路。我们的教练队友都是世界冠军,当我们大家平时天天在一起练的时候,无论是研究某一个队员或者是研究某一项技术的时候,我相信一定比外国的应该比他研究的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团队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还有观众问马龙坚持下去的动力,马龙说道:“首先还是自己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我喜欢研究,我希望喜欢那种我能打出来,别人打不出来的那种感觉的球,也喜欢体验比赛中那种 *** ,当你赢得比赛这种释放以及自豪感,我觉得是在平时生活是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