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既不是西班牙与葡萄牙,也不是英格兰,而是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如今的荷兰是一个以足球闻名世界的国家,但他们的先祖在十七世纪曾横行在海洋上。
在十七世纪以前,荷兰只是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的一个省。十六世纪末尼德兰掀起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武装起义,荷兰也趁势独立,建立荷兰共和国。起初,谁都没有在意这个濒临大西洋的小国,因为它的国土面积是如此的狭小,自然资源极度匮乏,没有人会认为荷兰将会成为一个时代的霸主。
不过荷兰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他们的手工业却十分发达。而且由于本国市场有限,许多荷兰商人外出经商,而他们就是荷兰强大起来的先遣者与“基石”。荷兰商人在海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巴伦支船长与他的水手们。
1596年,巴伦支的船队携带着货物出发,他们向北方航行,希望通过北面到达亚洲。当巴伦支的船队抵达俄罗斯的一个小岛上以后,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巴伦支率领17名荷兰水手在这处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地方渡过严寒的冬季,他们拆掉船上的甲班当作燃料,靠打猎获取食物和动物的皮毛。然而由于这里的温度实在太低,当冬季结束以后,还是有八位船员死去。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巴伦支与所有船员都没有动船上委托人的货物,即使这里面就有可以让他们生存的物资。经过艰辛的航行以后,巴伦支最终抵达目的地,将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的手中。巴伦支的行为与精神感染了所有荷兰人,而荷兰商人的名号也就此闻名世界。
除此以外,荷兰的造船业也发展迅速,到十六世纪以后,荷兰全国有数百家造船厂。荷兰的造船技术十分先进,造价比英国低将近1/2。在十七世纪以后,荷兰达到鼎盛时期,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海上贸易基本上被荷兰垄断。
在荷兰最强大时,他们的海军规模比英法海军加起来还有大。荷兰更优秀的水手,驾驶着先进的船只,往返于世界各地,他们将中国的商品带到欧洲,他们的足迹跨过好望角,每一处欧洲人的殖民地都有他们的身影。而荷兰海军则横行在大海上,保护着他们的商船。因此,荷兰才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不过荷兰是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却不是殖民帝国,他们的船只设计完全服务于海上贸易,却不适合战争。因此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后,英国与荷兰在海上争夺霸权,而法国与荷兰的战争则席卷到荷兰的本土。荷兰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失败,自此,这个曾经的“海上马车夫”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16世纪末,也就是400多年前,有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荷兰人,他是一名商人也是一个船长。为了避开激烈的海上贸易竞争,他带领17名船员出航,试图从荷兰往北开辟一条新的到达亚洲的航行路线。他们到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地处北极圈之内。
就在一天清晨,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船航行在海面的浮冰里,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被冰封的危险迫在眉睫。然而为时已晚,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最终他们仍然不得不放弃返航的努力,把船停泊在岛屿旁边。
迎接他们的是随后而来的各种恶劣天气。北极圈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之一,一年只有很少的几个月天气暖和,冬季漫长而严酷,没有任何山脉阻挡可怕的狂风。冰冷刺骨的狂风和靠近北极圈地区常见的暴风雪,异常凶猛、毫无羁绊。没有人类生存的三文雅岛上常常覆盖着3米厚的雪,厚厚的积雪被零下40~50摄氏度的严寒冻结,变得像花岗岩一样坚硬。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只能在这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度过8个月的漫长苦寒的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极度严寒中保持体温,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苦苦地等待着冰雪消融季节的来临。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像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巴伦支船长和9名荷兰水手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在当时,巴伦支船长和船员们的.做法震动了整个欧洲,也给整个荷兰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那个时候,荷兰人口仅有150万,陆地总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如果用国土、资源、人口等条件来衡量,几乎不具备作为国家生存下去的条件。但是,这个曾被西班牙国王宣布为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不得不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保护的荷兰,于16世纪末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开始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贸易与势力也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即便现在,荷兰依旧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世界前15位之内,人均收入达2万美元,被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认定为全球国际竞争力排行之一位。毫无疑问,荷兰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为荷兰商人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诚信比生命更重要。
威廉·巴伦支
(荷兰名:Willem Barents,1550年-1597年6月20日)[1],荷兰探险家、航海家。巴伦支生活在荷兰拥有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在阿姆斯特丹商会的支持下,巴伦支一生致力于开拓通过北冰洋的欧亚东北航道。
以下是《大国崛起》摘录:
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巴伦支和他率领的17名水
手。此行除了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带着水手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
艰难险阻。但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他们
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
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
不能动这样的念头。
巴伦支带领17名水手,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
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终于是难以为继,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烧火取暖。这一等就是8个月,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巴伦支和他
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即便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也不会指责他们。生命是之一位的,以生命为代价坚守道德底线是不明智的,放在今天也许被嘲笑为迂
腐。但400多年前的几位荷兰商人,就是这样做了。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做出的牺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运输垄断被动摇。荷兰人依靠信念,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也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荷兰人后来几乎占有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遍布欧美、非洲和亚洲。
荷
兰人建立了世界上之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所以当荷兰与西班牙战争期间,荷
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