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三次国际足联世界杯冠军的国家有巴西,德国,意大利这三个国家。
世界杯
自1930年成立以来,世界杯已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体育赛事之一,就全球媒体报道和公众兴趣而言,它与奥运会不相上下。卡塔尔将在2022年举办史上最昂贵的世界杯,耗资超过2000亿美元。历史上一共举办了21届世界杯,5次捧起大力神杯,成为了历史上获得世界杯冠军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五星巴西”称号的由来。而德国队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夺冠后也成为三次世界杯冠军,意大利一共有著四次世界杯冠军。
而“五星巴西”“足球王国”绝不是浪得虚名! 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是毫无争议的足球王国,提到巴西,人们首先想到是足球,华丽的技术,天才的创造力,超强的足球意识,为足球而生的球星,为足球而活的球迷,这一切只属于巴西,巴西队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成功的球队,没有之一。巴西队没有缺席一次世界杯的决赛阶段比赛,并在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五次夺冠,夺冠数排名世界之一。
除此之外意大利曾经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在2006年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的意大利在今年出乎意料的没能进入世界杯决赛圈,被瑞典队以两回合1-0的比分淘汰,这也是他们60年来首次无缘世界杯正赛。此前没有人能想到俄罗斯世界本上会没有意大利的身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世界杯之旅对意大利球迷来说是残酷的,而作为布冯的最后一场代表国家队的比赛,这样的结果更加令人感到遗憾。
还有德国队此前被分为东德西德,其中西德队曾在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和1974年的本土世界杯中夺冠。除此之外他们2014年在巴西世界杯杀入了决赛,并且在延长期内由格策打入1球,帮助球队1-0击败阿根廷夺冠。不过那届世界杯之后,参赛的很多德国国脚职业生涯进展并不顺利,包括许尔勒,格策等很多球员,巅峰期持续得都非常短暂。
结语
世界杯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非常盛名的比赛,很多国家都有参加,在这些国家中能脱颖而出真的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也不知道我的祖国什么时候可以获得一次冠军。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是大脑控制外骨骼研究的一个绝佳的实验场地,残疾少年将身披接驳进大脑的机械外甲,开出这一全球盛宴的之一脚球。
《环球科学》连线“绿荫场钢铁侠”缔造者、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米格尔·尼科莱利斯(Miguel Nicolelis),为你讲述“脑-机接口机械战甲”的研发之路。
注:相关揭秘视频,请点击
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首场比赛,吸引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目光的,绝对不只是巴西队的进球和罚下对手的红牌。这一天,我所在的美国杜克大学的实验室——专门研制用脑电波控制机械假肢的技术,将与欧洲和巴西的同道一起,为脑-机接口技术、瘫痪治疗史,树立一座新的里程碑。
巴西世界杯开球少年的双腿上,将包裹一套我们称之为“外骨骼”(exoskeleton)的机甲装备。在足球场上,由瘫痪少年的大脑发出的行动信号,经无线传输到背包内一台笔记本大小的计算机装置中,进而让瘫痪少年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台计算机将把大脑电信号转换成数字化的行动指令,让外骨骼首先稳住球员身体,然后诱导机械腿在平整的草坪上协调地做着前后运动。当球员发现脚和足球接近时,想象着用脚去踢它,300毫秒之后,脑信号就会命令外骨骼上的机械脚以巴西式的踢法,将球勾起,向上抛出。
这一革命性技术的科学展示,将给全球数十亿观众传递一个讯息:大脑控制机器已不仅仅是实验室的演示和技术幻想,因外伤或疾患致残的残疾人,很可能再次获得行动能力。
未来十年,我们也许会研发出一种技术,将机械、电子或虚拟机器与大脑相连。这项能够恢复行动力的技术,不仅给交通事故和战争受害者带来希望,也会使渐冻症(肌萎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和其他运动障碍患者获益,例如在伸肘、握拳、行动或语言上有障碍的病人。
除了帮助残障人士,科学家还能用神经假肢装置(Neuroprosthetic device,也称脑-机交互设备)做更多的事,比如通过增强正常人的感知和运动能力,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人们或许可以用脑电波控制大大小小的机械装置,远距离遥控飞艇,甚至与他人分享思维和感觉,形成以大脑为基本单元的 *** 系统。
【会思考的机器】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戈登·陈(Gordon Cheng)致力于轻便机甲套装的设计,他也是“重新行走项目”(Walk Again Project)的发起者之一。该项目是由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巴西埃德蒙与莉莉·萨夫拉国际纳塔尔神经科学研究所(Edmond and Lily Safr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of Natal)等世界顶级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非营利国际合作项目。
“重新行走项目”的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那时之一次尝试探索动物大脑:如果能将神经信号输送至计算机,计算机能否发号指令,启动机械装置?
1990年至2010年间,我和杜克大学的同事共同创建了一种 *** ,将数百个发丝般细柔的传感器,即微细线(microwire),植入大鼠和猴子的大脑。过去20年中,我们已经证实,灵敏的微细线可以探测到额叶和颞叶皮层中,成百上千个神经元发出的微弱电信号(即动作电位),而额叶和颞叶皮层正是自主运动的主要控制脑区。
过去10年,研究人员一直在动物实验中,通过上述脑—机接口,利用大脑信号驱动机械臂、手和腿。2011年,我们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只猴子学会了利用神经信号,控制电脑中的虚拟手臂去抓取虚拟物体,而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每只猴子的大脑都接收到了虚拟手臂在抓取虚拟物体时产生的触觉信号。利用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训练动物,让它感觉它用虚拟手指触摸的物体是什么样子。
现在,众多神经科学家、机器人学者、计算机专家、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医生参与的“重新行走项目”,已经开始采用我们的研究成果,用以建立一种全新的训练和康复手段,教会严重瘫痪患者如何使用脑—机交互装置,重新获得全身运动的能力。
事实上,在开球“钢铁侠”走上2014年世界杯开幕式之前,科学家首先得在一间先进的虚拟—现实房间内进行实验,即所谓的洞穴状自动虚拟环境(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nment),这个房间内,四周墙壁、地板和屋顶都会装上显示屏。参加这项研究的受试者会戴上3D眼镜和头罩,这种头罩可以通过脑电图和脑磁图,以无创的方式检测受试者的脑电波(由于是测试之一代技术,受试者为体重较轻的青少年)。戴上之后,受试者就会进入一个朝着四周延伸的虚拟环境,学会如何通过意识来操控虚拟身体。虚拟身体的动作会逐渐变得复杂,最终可以完成一些精细的动作,比如崎岖的路面上行走,或者打开一罐虚拟果冻。
【探测神经元信号】
操纵外骨骼,就不像控制虚拟身体那么容易,因此涉及的技术和相关训练会复杂一些。一个必需的步骤是,要把电极直接植入瘫痪患者的大脑中,才能控制机械假肢。而且在放置电极时,不仅要把电极植入颅骨下的脑组织内,而且还要能同时探测大脑皮层上的更多神经元。
运动皮层(位于额叶)是大脑内负责产生运动指令的区域,它发出的指令通常会传递到脊髓,控制和协调肌肉活动,因此很多电极都会植入运动皮层(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通过脑电图等无创手段来记录大脑活动,可以反映出意识和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目前这个想法还没有实现)。
我们小组的成员之一、杜克大学的加里·里修(Gary Lehew)设计了一种新的传感器:记录魔方(recording cube)。我们将它植入大脑后,便可探测大脑皮层中各个方向上的神经信号。记录魔方不像先前微电极阵列,只有电极的尖端能记录神经元信号,它可以沿着中轴,扩展出微细线,感知上、下及周边的神经信号。
我们现在的记录魔方已经囊括了超过1 000个有效的记录微细线。按照一个微细线至少记录4~6个神经元的信号来计算,每个魔方可以捕捉4 000~6 000个神经元的电活动。假如我们在负责高级运动和决策的额叶和顶叶皮质区,植入多个魔方,那么我们就能够同时获得上万个神经元的信号。根据我们的理论模型,这些应该足够操控外骨骼,赋予双腿活动能力,让瘫痪患者恢复自主运动。
要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海量数据,我们还要为瘫痪患者专门研制新一代神经芯片。这些芯片与微电极一同植入患者大脑后,它们就可以提取出控制全身外骨骼所需要的初始运动指令。
当然,检测到大脑信号后,还需要传递给假肢。杜克大学的蒂姆·汉森(Tim Hanson)博士构建了一个拥有128个频段的无线记录仪,配备有可植入颅骨内的传感器和芯片,这些芯片可以把记录到的脑电波传送到远程接收器上。
将来,记录到的数据会通过无线装置,传输到瘫痪患者背包内的小型计算处理单元中,多个数字处理器将运行各式软件,把运动信号翻译成数字命令,用以控制机械外套上的各个活动部位(即致动器)——关节,以及调整机械假肢位置的各种硬件装置。
【来自大脑的指令】
在数字指令的驱动下,穿着外骨骼的患者会逐渐迈开步子,调节自身行进的速度,甚至可以屈膝、弯腰、爬楼梯。外骨骼的机电回路(electromechanical circuit)可以直接调整假肢的位置,不需要神经信号的参与。
这种类似太空服的机械外套,不仅穿起来舒适灵活,还能支撑起穿着者的身体,起到替代脊髓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源于大脑信号的控制指令与致动器的电子反馈间的相互作用,脑-机交互装置能让瘫痪患者在世界杯上,凭着自己的意志在球场上奔跑。
理想的机械外套不仅能赋予瘫痪患者活动的能力,还能感知脚下的地面。在外套上融入既可以检测特定动作的力度,又能将来自外套的信号反馈给大脑的微型传感器,科学家就能让机械外套“复制”出触觉和平衡感。这样一来,瘫痪患者就能感觉到脚趾与足球间的接触了。
球员的身体一旦与外骨骼发生作用,大脑便会把这个机械外套当作球员身体的一部分。在训练时,球员通过与地面的连续接触,感知机械腿的位置,积累了感觉经验,从而能够在球场或人行道上熟练地迈开步子。
当然,在此项研究应用到人体之前,我们不断地在动物身上了进行严格的实验。无论是在巴西、美国还是欧洲,这项研究必须经过监管机构的严格测试,确保科学和道德上的合理性。对于巴西科学界来说,这项成果即便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纵使之一次公开亮相的时间很短,但像这种史上少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也足以吸引学者们的眼球。
(作者:米格尔·尼科莱利斯是神经假肢领域先驱,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重新行走”计划负责人;翻译:栾兴华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病学博士,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女足世界杯中国队成绩如下:
12支队伍参加的之一届女足世界杯是在中国举办的,主要是广东承办,中国女足在小组赛之一场4:0大胜挪威,第二场2:2战平丹麦,第三场4:1完胜新西兰,三战两胜一平晋级淘汰赛,可惜在3天后进行的淘汰赛中0:1输给了北欧另外一支球队瑞典无缘半决赛。最终东道主中国队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绩,算是中规中矩吧。
第二届女足世界杯在瑞典举行,中国女足与美国、澳大利亚和丹麦分在了一个小组,面对世界强队美国,中国女足不认输也不服输,3:3战平对手拿到一分,后面两场小组赛4:2和3:1分别击败澳大利亚和丹麦,顺利晋级淘汰赛。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队常规时间1:1打平随后通过点球大战5:4淘汰了东道主瑞典。最终获得了这届世界杯的第四名。
扩军后的世界杯有16支球队参加,第三届世界杯于1999年在美国开幕,中国队与老对手瑞典、澳大利亚和加纳分在了一组。中国女足在小组赛势如破竹,2:1击败瑞典,7:0血洗加纳,3:1击败澳大利亚,三战全胜轻松晋级淘汰赛。
2023年女足世界杯中国队大本营确定:
国际足联日前公布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29支参赛球队的赛时大本营,中国女足大本营将设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克罗地亚人体育中心。克罗地亚人足球俱乐部副主席索达表示目前准备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体育中心计划将在2023年3月初完成基础设施升级。
日本至今共参加过六届世界杯,战绩如下:
1998年法国世界杯:小组赛3战全负,小组未出线。
2002年韩日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0-1负于土耳其,止步16强。
2006年德国世界杯:小组赛1平2负积1分,小组未出线。
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0-0(点球3-5)负于巴拉圭,止步16强。
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1平2负积1分,小组未出线。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2-3负于比利时,止步16强。
韩国至今共参加过十届世界杯,战绩如下:
1954年瑞士世界杯:小组赛2战全负,小组未出线。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小组赛1平2负积1分,小组未出线。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小组赛3战全负,小组未出线。
1994年美国世界杯:小组赛2平1负积2分,小组未出线。
1998年法国世界杯:小组赛1平2负积1分,小组未出线。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三四名决赛2-3负于土耳其,获得第四名。
2006年德国世界杯:小组赛1胜1平1负积3分,小组未出线。
2010年南非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1-2负于乌拉圭,止步16强。
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1平2负积1分,小组未出线。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1胜2负积3分,小组未出线。
扩展资料:
日本队亚洲杯战绩:
1988年:之一轮;
1992年:冠军;
1996年:八强;
2000年:冠军;
2004年:冠军;
2007年:第四名;
2011年:冠军;
2015年:八强;
2019年:亚军。
韩国队亚洲杯战绩:
1956年:冠军;
1960年:冠军;
1964年:季军;
1972年:亚军;
1980年:亚军;
1984年:之一轮;
1988年:亚军;
1996年:八强;
2000年:季军;
2004年:八强;
2007年:季军;
2011年:季军;
2015年:亚军;
2019年:第五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国家男子足球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8强全部产生,接下来是8进4比赛。
晋级8强的球队有乌拉圭队、加纳队、德国队、阿根廷队、荷兰队、巴西队、巴拉圭队、西班牙队。
7月2日22:00 荷兰vs巴西
7月3日2:30 乌拉圭vs加纳
7月3日22:00 阿根廷vs德国
7月4日2:30 巴拉圭vs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