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的结局(明朝宁王的结局)

2023-02-07 1:01:58 体育资讯 yzlianqin

朱棣约定与宁王平分天下,宁王最后是什么下场?

宁王在朱棣成功以后,非但没能平分天下,就连想要在苏州、钱塘一带生活都没有答应,最后还是去了江西南昌,并在这里开始了世袭罔替。朱棣虽然没有实现承诺,却也保障了宁王一生荣华富贵。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候,能够取得成功,借助了宁王力量,掌握了他手中的“朵颜三卫”。这支军队有着很强战力,即便是建文帝也想要极力拉拢。宁王本意保持中立,谁的队伍也不站,可惜被朱棣用计谋,胁迫到一条船上。

朵颜三卫归朱棣掌管后,朱棣实力大增,也在“靖难之役”中,取得了重要作用。作为出大力的宁王,最终结局可以分为下面这两个。

一、平分天下成为泡影

常言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朱棣在“靖难之役”初期,极力需要宁王相助,这一时期他为了拉拢宁王,给宁王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一面说侄儿建文帝,对众位叔叔的不好,一面又给宁王画饼,畅享成功以后的生活。

当朱棣真的坐上皇位后,宁王也知道平分天下就是戏言,也没有提起这回事,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分封到富庶地区,让自己和后代都荣华富贵。

二、分封南昌,在这里终老一生

宁王对朱棣和皇权,看得很透彻,看到朱棣的成功,他也知道朱棣一定会食言,如果强行讨要半边天下,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朱棣也有自己小算盘,成功之后就想着如何处置宁王。

朱棣既不能让宁王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自己,又不能失信于他,否则今后将不会有人相信自己。于是他将宁王分封到了南昌,让其在这里养老生活。

分封南昌后的宁王,内心一定很郁闷,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当年没敢做事情,被其后人朱宸濠实现,只是这位宁王造反,如同昙花一样短暂。

宁王的结局(明朝宁王的结局) 第1张

明朝时期的宁王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宁王谋过反吗?结局如何?

明朝的宁王一共有4位,分别是初代宁献王朱权、二代宁靖王朱奠培、三代宁康王朱觐钧、四代宁王朱宸濠。宁王一脉可以说是最悲催的藩王,一直被明成祖朱棣一系的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备受打压,最终因为四代宁王朱宸濠谋反被明武宗朱厚照平定,宁王爵位彻底废除,历代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彻底终结。

初代宁献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从小聪明好学、善于谋略统兵、人称“贤王奇士”,十三岁时被封为“九大塞王”之一镇守藩地大宁。朱权是朱元璋儿子中实权极大的一个,麾下有军队八万,战车六千,特别是朵颜三卫骑兵是当时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连燕王朱棣看着也眼馋,这也为朱权埋下了祸根。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发动“靖难之役”,为了壮大造反的力量就使用计谋胁迫了宁王朱权,将朱权所有的兵马、钱粮都夺走了。当然朱棣也怕做的太过了引起朱权和其他藩王对自己的敌视,因此骗朱权说造反成功和他平分天下。

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不但平分天下的事没了,还不顾念朱权在“靖难”之变中的功劳,将朱权迁徙到江西南昌,还夺了朱权的兵权,从此不让他参与任何朝政。在之后的岁月中,朱棣及其子孙一直严密监控宁王一脉,打压不断,二代宁靖王朱奠培、三代宁康王朱觐钧都活的挺憋屈。

1497年朱宸濠承袭宁王爵位的时候,宁王府的权势已经衰落,除了皇族身份,和土财主也没区别了,但是朱宸濠一直心心念念着宁王最开始的权势,计较着明成祖“平分天下”那句话。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大太监刘瑾专权、祸乱朝政,给了宁王朱宸濠崛起的机会。

刘瑾是陪着朱厚照长大的亲信太监,朱厚照登基后任命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帮助自己处理朝政,刘瑾趁机作威作福、欺压百官、鱼肉百姓、聚敛钱财。1507年朱宸濠用重金贿赂刘瑾,进而讨得了明武宗朱厚照的欢心和信任,先是恢复了宁王府被废除多年的王府卫队,进而用暗杀、栽赃陷害、调离等手段清洗江西境内的异己官员,将江西打造成了宁王的独立王国,为造反做着准备。

明武宗朱厚照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对于自己身边的亲信都是绝对的信任和放权,因此满朝文武都看出宁王图谋不轨,但是朱厚照就被身边收了宁王贿赂的亲信蒙蔽,一直没有理会大臣们的奏疏。1519年朱厚照的宠臣江彬、张永、钱宁等人为了争权发生内斗,揭破了宁王要造反的事,朱厚照才派出大臣查办宁王。但是宁王在京城眼线众多,提前得到了消息发动叛乱。

虽然朱宸濠苦心积虑准备多年,朱厚照对于他的反叛也没有防备,但是朱宸濠是典型的志大才疏、缺乏造反的整体战略;纵兵劫掠财富、丧失民心等等。最终这场叛乱四十三天就被平定了,宁王朱宸濠被处死、遭焚尸扬灰,宁王封国被废除。

宁王8万精锐兵马助朱棣称帝,朱棣承诺平分天下,最后宁王下场如何?

朱棣用了宁王的8万精锐兵马,而且还承诺等以后平分天下,但是最后不但不会平分天下给宁王。后来还被朱棣封在南昌。直到朱棣的孙子朱章基登机的时候,宁王才要回来自己的封地,70岁的时候去世。

明朝初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护自己的江山,把他的江山分封给了20多个子孙,把他们分布在全国做藩王。以此来守住朱家的江山。因为他相信朱家自己人是不会造反的。其中辽王,宁王,燕王,还有秦王等人实力更好了,不管是军事数量还是动员能力都比普通的藩王厉害。一开始朱元璋认为,不管是自己还是太子朱标,都对这些藩王有很强的震慑力。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太子朱标早亡了,那时候有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元璋不得不立朱允文为皇太孙,但是那个时候朱元璋的年纪大了,他为了预防自己,百年以后,国主年少,会出现其它变故,就构陷诛杀了很多的大臣,后来朱允文登基以后,实行了削藩政策,有四位藩王变成平民,还有一个自焚而死,轮到燕王的时候,朱棣已经是很厉害了,不管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在家族的尊序上,都是诸王之首。

没有办法燕王只能发起反抗,但是兵力不足,就想到了宁王朱权,于是他想方设法地把宁王的兵权骗了过来,还允诺若得到天下以后会平分天下给宁王,但是最后却没有平分天下给宁王,还把宁王给软禁了很多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