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国歌。她反映了我国人民的革命传统, 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 激励着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2、日本《君之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入侵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时就是扛着国旗“日之丸”和唱着《君之代》杀害了无数的无辜民众,《君之代》也成了军国主义皇权政治的象征。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本文部省自觉地在教科书中删除了有关齐唱《君之代》的规定。
但在1999年6月,日本 *** 向国会提交了将《君之代》定为国歌的议案。同年8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这项议案。许多日本民众认为,这是对带有战争色彩的“爱国主义”的强行灌输。
日本国歌不仅充斥着皇权色彩,更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再次起用这首国歌,日本被斥为“为军国主义招魂”。无论如何,既然日本将其定为国歌,就说明这首歌歌词反映的精神是被 *** 认同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了日本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
3、法国《马赛曲》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了。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在此紧急关头,诗人兼作曲家、莱茵营的工兵中尉鲁日·德·李尔当即写了一首歌,原名《莱茵河军团战歌》,演唱后迅速在共和军中传开,马赛市的救国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从此改称《马赛曲》。
当时法国正同奥地利交战,《马赛曲》鼓舞了士兵。乐队指挥格雷特里对鲁日·德·李尔说:“你的《马赛曲》是具有大炮一样威力的音乐。”这首歌曲很快流传开来。1795年7月14日,根据一项法律,《马赛曲》成了法国国歌。这首歌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对以后欧洲各国的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4、《星条旗》
1812年在美国保卫独立的战争中,诗人弗朗西斯·斯加特·凯在巴尔的摩亲眼目睹了英军对麦克亨利堡的进攻,以及美军的英勇抵抗。9月13日凌晨,弗朗西斯·凯透过炮火的硝烟,看到一面美国国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风飘扬,他被这景象深深感动,
随手在一封信的背后写下了几行诗。第二天,他把诗稿送给法官尼科尔逊,得到大力赞赏,并建议用一首当时非常流行的曲子作为配曲,同时取歌名为《星条旗》,这首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就传遍全国。1931年,被正式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歌。
5、《希望》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 *** 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希伯莱人,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但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罗马人入侵后,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其后,以色列又分别被 *** 帝国占领和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48年5月14日,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以色列国正式成立。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用古老的希伯莱文在自己的国徽上写下值得他们骄傲的国名。
捷克(中欧花园)
全称:捷克共和国(The Czech Republic)
国旗: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右边上白下红,左边为一蓝色三角形。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
面积:7.8866万平方公里。
人口:1027.8万。
民族:主要是捷克族,有少量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波兰族。
语言:官方语言为捷克语。
宗教:主要信奉天主教。
首都:布拉格(Praha)
重要城市:布尔诺~~机械制造中心。
哥特瓦尔多夫~~制鞋中心。
国庆日:10月28日
货币:克朗(Kcs)
国歌:《我的家乡在哪里》
国花:石竹
根据《世界各国国旗国徽国歌》一书国旗是由红白蓝三色组成的有:
朝鲜:蓝、白、红、白、蓝(上下,中间有“五星”)
泰国:红、白、蓝、白、红(上下)
俄罗斯:白、蓝、红(上下)
斯洛伐文尼亚:白、蓝、红(上下)
克罗地亚:红、白、蓝(上下)
塞尔维亚和黑山:蓝、白、红(上下)
英国:“米”字旗,蓝色底,红、白色“米”字
荷兰:红、白、蓝(上下)
卢森堡:红、白、蓝(上下)
法国:蓝、白、红(左右)
挪威:红、白、蓝(图案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
冰岛:红、白、蓝(图案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架”)
捷克:蓝、白、红(左侧为蓝色三角形)
斯洛伐克:白、蓝、红(上下,中间有国徽)
利比里亚:红、白、蓝(左上蓝方块内白五星)
美国:红、白、蓝(星条旗)
巴拿马:红、白、蓝(四个相等长方形构成,左上、右下各一五星);
古巴:红、白、蓝(“孤星旗”)
智利:蓝、白、红(上下,左上蓝底白五星)
澳大利亚:红、白、蓝(含“米”字旗图案)
新西兰:红、白、蓝(含“米”字旗图案)
西萨摩亚:红、白、蓝(红底,左上蓝色长方形内有五颗白五星)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大声而自豪的宣布:“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世界上更好听的国歌!”它铿锵有力、明亮雄伟,当我们面对国旗齐声歌唱的的时候,那种激昂的旋律给我们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国歌,更爱国歌不同平常的来历。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最初是为了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主题曲。歌词选自田汉为该电影创作的一首长诗的最后一节。该歌曲的创作历尽波折,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 *** 当局逮捕入狱。田汉把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后面,最后被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带了出来。作曲家聂耳当时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这件事,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最后三次修改终于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能过成为国歌也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1949年春天,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要奏、唱本国国歌。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还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后来,代表们一研究,决定用《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当时有人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郭沫若就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了“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后来几经反复讨论,《义勇军进行曲》被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直到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的国歌。
我们的国歌从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初到如今近83年,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发向前,经历了解放前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建国初的动荡不安;歌声伴随我们的祖国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到如今的经济大国。当《义勇军进行曲》伴随国旗冉冉升起而响起时,我只觉得那慷慨激昂的旋律是我听过更好听的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就因其奋进的词文和优美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
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义勇军进行曲》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1949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
1949年6月,之一届全国政协筹备会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根据徐悲鸿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7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第四章之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